陈文甲:日本自民党群龙无首 石破茂难整合

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文甲。(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高雄7月23日电(记者 蒋继平)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21日揭晓,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台湾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文甲接受中评社访问分析,随着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参院选举吞败,代表“平衡务实”失去支持,外交路线将调整为“联美制中选择性接触”,经济上将采取“双轨调整”策略,非单纯中、美选边,台海战争角色上,若由更亲美的政权上台,对台战略协调将更趋明确。

  陈文甲,日本大阪商业大学地域政策学博士,现任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兼任副教授、印太战略智库特别顾问。

  日本政局改变,石破茂是否有机会守住不下台?

  陈文甲表示,参院改选自民党惨败后,石破茂虽以“国政稳定”与“灾害风险”为由拒绝辞职,但从政权正当性、党内态势与民意基础观之,石破续任已陷入险境。首先是,执政联盟仅得47席,未达过半所需的50席,且参、众议院双重跛脚,施政困难。其次是,党内麻生太郎已率先逼宫,释放保守派重夺主导权的讯号;再者是,石破原属自民改革边缘派,缺乏派阀支撑,与岸田、麻生等主流派系关系冷淡,加上选后群龙无首,更丧失整合能力;最后是,日本舆论对石破信任度持续下探,内阁支持率跌破两成,进一步削弱政治续航力。

  所以,陈文甲表示,石破茂若无法提出一套具体的“挽败转型”策略,如跨党议题型联合施政或内阁改组,恐将被党内舆情与媒体压力迫退;纵然短期坚守职位,但“后石破时代”的政治氛围已逐步成形,日本政局重整难以避免。

  未来会如何影响日本的外交路线?挑战者会走回亲美反华的路线吗?

  陈文甲表示,随着石破茂败选,象征其“平衡务实”的外交路线失去党内支持与民意授权,未来若由高市早苗、小林鹰之等保守鹰派接班,自民党外交政策势必右倾重整,回归安倍时代的“价值同盟”与“印太安全链”主轴。检视石破茂对中国政策温和,未明确应对中国“军事威胁与经济胁迫”,导致保守选民失望,并被贴上“对中软弱”标签;反观新兴政党如参政党与维新会,则以强调主权、安全与“日本人优先”诉求获得席次,对主流政党构成路线压力。

  因此,陈文甲表示,在这氛围下,自民党势将强化亲美安全联盟,与美国同步推进半导体、军事、AI技术脱中;而对中国态度则趋强硬,采明确立场,以争取保守与中间选民回流。所以,日本未来外交路线将从平衡式调整为“联美制中选择性接触”,展现战略一致性与价值明确性。

  是否影响日本之后对中、美市场的取舍?

  陈文甲表示,特朗普启动对等关税战略,对日本构成多层压力,不仅冲击汽车与钢铝出口,也引发政治上的谈判困境。所以石破政权因选后弱势与政局不稳,丧失对美谈判的谈判筹码与灵活空间,未来若由强硬派上台,虽可展现抵抗姿态,但可能引爆美日经贸摩擦再升温,对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威胁。对美,日本不能轻言放弃,因安保与技术同盟仍须仰赖美国主导;对中则虽有庞大市场利益需求,但政治风险与制度不确定性日增。

  因此,陈文甲表示,日本将采取“双轨调整”策略,一方面延续对美谈判与多边经贸对话,如CPTPP与G7框架,争取豁免与制度型协议空间;另一方面,透过中间市场如东盟、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分散出口风险,降低对中与对美过度依赖。所以,日本已非单纯选边,而是打造“韧性经济圏”,以因应全球保护主义重构。

  是否牵动日本在台海战争的角色变化?

  陈文甲表示,随美中对抗升温,台海成为日美战略核心关切,日本的角色也由过去的“沉默盟友”逐渐转向“积极支援者”。所以石破政府尝试维持对台表态的模糊空间,但在日本《国安三文件》中已首度明言“台海稳定为日本国家利益”,若未来由更亲美的政权上台,对台战略协调将更趋明确,日本将强化西南诸岛部署,并与美军深化联训机制,成为印太联防体系的重要节点,尤其特朗普对日本军费分担与安全承诺提出更高要求,日本在军事协作上势难退缩。

  陈文甲表示,尽管日本宪法第九条仍对集体自卫有所限制,但在中国的“灰色地带作战”与军事演训常态化下,自卫队则可透过后勤、情报、网路战等方式,扮演实质协同角色。未来一旦中国大陆军事攻台行动升高,日本极可能扮演战略纵深、防卫支援与空域封锁的后盾角色,而涉入深度将视中国军事行动强度与美日同盟紧密程度而定。

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文甲。(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高雄7月23日电(记者 蒋继平)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21日揭晓,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台湾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文甲接受中评社访问分析,随着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参院选举吞败,代表“平衡务实”失去支持,外交路线将调整为“联美制中选择性接触”,经济上将采取“双轨调整”策略,非单纯中、美选边,台海战争角色上,若由更亲美的政权上台,对台战略协调将更趋明确。

  陈文甲,日本大阪商业大学地域政策学博士,现任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兼任副教授、印太战略智库特别顾问。

  日本政局改变,石破茂是否有机会守住不下台?

  陈文甲表示,参院改选自民党惨败后,石破茂虽以“国政稳定”与“灾害风险”为由拒绝辞职,但从政权正当性、党内态势与民意基础观之,石破续任已陷入险境。首先是,执政联盟仅得47席,未达过半所需的50席,且参、众议院双重跛脚,施政困难。其次是,党内麻生太郎已率先逼宫,释放保守派重夺主导权的讯号;再者是,石破原属自民改革边缘派,缺乏派阀支撑,与岸田、麻生等主流派系关系冷淡,加上选后群龙无首,更丧失整合能力;最后是,日本舆论对石破信任度持续下探,内阁支持率跌破两成,进一步削弱政治续航力。

  所以,陈文甲表示,石破茂若无法提出一套具体的“挽败转型”策略,如跨党议题型联合施政或内阁改组,恐将被党内舆情与媒体压力迫退;纵然短期坚守职位,但“后石破时代”的政治氛围已逐步成形,日本政局重整难以避免。

  未来会如何影响日本的外交路线?挑战者会走回亲美反华的路线吗?

  陈文甲表示,随着石破茂败选,象征其“平衡务实”的外交路线失去党内支持与民意授权,未来若由高市早苗、小林鹰之等保守鹰派接班,自民党外交政策势必右倾重整,回归安倍时代的“价值同盟”与“印太安全链”主轴。检视石破茂对中国政策温和,未明确应对中国“军事威胁与经济胁迫”,导致保守选民失望,并被贴上“对中软弱”标签;反观新兴政党如参政党与维新会,则以强调主权、安全与“日本人优先”诉求获得席次,对主流政党构成路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