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
前不久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同期举办了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该活动自2015年至今已举办7届,是中国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行业盛会。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万物互联的生力军,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在致辞中说。在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如何?还存在哪些挑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现场,探究这一行业的前沿发展方向。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形机器人
“目前消防机器人(应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辅助功能的重视远高于主要功能。”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所长薛林说。
屏幕中出现一个在水下爬行的机器人,由于水下环境浑浊,机器人的机械臂又不够有力,机器人在前行过程中很容易斜翻。薛林指出,水下机器人的机械臂十分短小,其很大成本都花在“油钱”上。从大体来看,消防型机器人主要功能的花销远远低于辅助功能。
“生产力最核心的元素就是劳动力,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做重复劳动的工作,解放人类去做那些有创意的、有意思的工作。”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晓庆在介绍云端智能机器人时说。
黄晓庆认为,机器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而是一个系统。通过5G网络可以连接到“阿凡达”身体中,这就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定义。
在人形机器人制造过程中,如何用电机控制、模仿人类的大腿,让黄晓庆感到困扰。这一问题最终得到瞭解决,他提出“并联电机”的方案,即让机器人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来训练它们在复杂并联体系中实现复杂动作。
机器人如何学习?他指出,在人工智能“robot GPT”推动下,机器人的学习技术方法发生了改变,“所有人类学专家不需要掌握编程、计算机科学,只需要掌握本专业技术就可以使用这个平台,让机器人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