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龄段新生该如何适应新生活

  中评社北京9月4日电/据中国妇女报报导,新学年开启,一批孩子进入小学、初中、高中,成为新生。步入新学段,他们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状态?

  幼升小,养成好习惯适应学校生活

  从以玩、以游戏为主的快乐宝宝变身为有学习任务的小学生,幼升小的跨度不小。入学之初,家长的重心不是辅导孩子学会拼音、口算,而应在心理上、习惯养成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引导,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便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认为,自信程度高的孩子,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表现为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强的自制力和延迟满足能力。边玉芳说:“学前期,孩子们更倾向于正面评价自己,乐观主义为主,往往过于自信。但是一旦进入小学,孩子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孩子们对自我评价呈下降趋势,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能干,会经历一些挫折,自信有所降低。”

  因此,在孩子入学之初,家长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信心。比如,积极定义小学生活,告诉孩子,小学里的课程丰富多彩,老师会教给他们很多知识和本领。切忌向孩子传递小学学习辛苦、学习生活紧张、你的字写得难看或口算总是不达标等负面信息,避免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恐惧。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责任意识。在边玉芳看来,“进入小学,孩子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这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巩固。”父母要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书包、书桌,准备第二天的课本、文具等,养成自理的习惯。让孩子意识到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复习和预习等,都是一个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逐渐形成“学习是我自己的任务”的意识。

  边玉芳表示,“低年级孩子自我监督、管理意识较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厌其烦地履行监督职责,反复提醒,当孩子出现坏习惯时需及时指出来、告诉孩子,与孩子一起巩固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并持之以恒”。她强调,“家长要对孩子写字姿势、看书姿势、按时写作业、检查作业等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孩子清楚明白习惯的具体内容。在训练孩子的行为前配以讲解和示范,并在必要时把具体动作或行为要求分解。尽量做到具体、明确、简单、容易操作,使孩子有法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