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规:校内不具物理隔离条件机动车禁入
为加强校内交通安全管理,根据相关方案,北京市要求校内机动车行驶或停放须与学生活动区域物理隔离,如校内不具备物理隔离条件,须禁止机动车进入校园。
累计对264所学校开展周边交通秩序治理
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交管局、属地政府等多部门联合部署、综合施策,采取每年一批、滚动推进的方式,多举措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累计治理学校264所。
2020年,“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还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用每年一批、滚动推进的方式,累计治理学校264所。
为加强安排部署,每年由市教委牵头联合印发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今年首次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意见》,交通、公安、公安交管、属地政府等多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校园门前的交通安全保障工作。
学校门前要配齐六类交通设施设备
确保校园门前交通安全,一些硬件设施必不可少。据介绍,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要配齐六类交通设施设备,包括限速或减速让行标志、前方学校标志、违法停车非现场执法设备、行人过街设施设备、注意行人标志、禁停标志标线等。同时,有关部门还共同组建了包括警方、校方、保安、志愿者在内的四支队伍,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在校门前共同维护交通秩序。
自2019年开始,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季度通报排名、年度考核评价”的方式对重点治理学校周边交通运行秩序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排名靠后的学校进行约谈和曝光,督促各单位和部门推动治理工作。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全市交通整体运行情况有所改善,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提升。考核评价平均得分由2019年的63.8分提升至2022年的83.44分,城六区重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指数与2019年同期相比降低1.90%,综合治理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