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论:中国与阿拉伯友好源远流长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中沙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两国人民早就有交往。西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留下千古名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既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双方的联系,也激励后人继续并加强交往。1990年中沙建交后,两国关系有了长足发展,双方各层次往来密切,相互瞭解和信任日益增强,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2021年,两国贸易额达303.2多亿美元,同比增长7.9%。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放眼未来,发展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中沙友好关系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主要有三个理由:首先从政治角度看,中沙分别是亚洲东西部的重要国家。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增强。沙特是阿拉伯和伊斯兰大国,在中东海湾地区及穆斯林世界举足轻重。中沙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并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协调与配合。中沙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既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沙特是全球前20位的经济体之一,而且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相应上升。在能源供应问题上,中国实行立足于国内、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同时也将适度利用国外能源作为必要补充。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其石油储量居全球之首。2021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8757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7%以上,是中国头号进口石油来源国。中国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也是沙特方面所需要的。另外,中国外汇储备雄厚,沙特的石油收入也因油价上涨而大幅增长。今后,打造一个以能源合作为核心,贸易、投资、矿产、石化和工程、通信等全面展开的中沙互利合作格局大有可为。

  第三从文化角度看,中沙两国都有自己的璀璨文明。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在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中国和沙特都强调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主张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反对文明冲突和对抗。这是两国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扩大文化合作的共同语言。中沙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已经并将继续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对世界意义重大。首届中阿峰会是迄今为止中阿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对话,将为至少未来5—10年的中阿关系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标志着中阿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更进一步,彰显出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局势动荡,新冠疫情肆虐造成经济危机。在此背景下,美国推崇世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而中国强调与阿拉伯及海湾地区的合作。面对来自能源、粮食和金融等领域的挑战,中国将与中东国家共同努力,推动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应对美国单边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次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受到广泛关注,所有21个阿盟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了峰会。习近平会见了所有阿盟成员国领导人。阿拉伯世界始终认为中国是忠实的朋友。以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以及高层互访作为基石,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起牢靠、稳固的关系。

  首届中阿峰会就合作前景进行了讨论,寻找促进共同发展的方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宣布了双方务实合作的“八大共同行动,”峰会后发表的《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德宣言》明确指出,双方就将共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双方合作和发展提供广阔机遇,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阿拉伯国家发展愿景对接,实现互利共赢。阿拉伯国家期待加强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首届中阿峰会将为阿中关系以及构建多极世界创造新的未来。

  海湾合作委员会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简称海合会。海合会成立于1981年5月,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员国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6国。自成立以来,海合会各成员国充分发挥语言和宗教相同、经济结构相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2010年6月,中国-海合会建立战略对话机制并在北京举行首轮对话,签署了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谅解备忘录。2011年5月,中国-海合会第二轮战略对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

  近年来中国与海合会成员国经贸、能源合作发展迅速。海合会6个成员国中,沙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科威特等5个成员国的对华石油出口均名列前八位,6个海合会国家对华石油出口量占到中国进口石油的半壁江山,由此可以看出海合会国家在确保中国能源安全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这次习近平主席对沙特的访问并亲自出席中国与海合会的对话会,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沙特及海合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中东这一重要战略地区的地位,并为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中沙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两国人民早就有交往。西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留下千古名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既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双方的联系,也激励后人继续并加强交往。1990年中沙建交后,两国关系有了长足发展,双方各层次往来密切,相互瞭解和信任日益增强,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2021年,两国贸易额达303.2多亿美元,同比增长7.9%。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放眼未来,发展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中沙友好关系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主要有三个理由:首先从政治角度看,中沙分别是亚洲东西部的重要国家。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增强。沙特是阿拉伯和伊斯兰大国,在中东海湾地区及穆斯林世界举足轻重。中沙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并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协调与配合。中沙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既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沙特是全球前20位的经济体之一,而且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相应上升。在能源供应问题上,中国实行立足于国内、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同时也将适度利用国外能源作为必要补充。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其石油储量居全球之首。2021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8757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7%以上,是中国头号进口石油来源国。中国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也是沙特方面所需要的。另外,中国外汇储备雄厚,沙特的石油收入也因油价上涨而大幅增长。今后,打造一个以能源合作为核心,贸易、投资、矿产、石化和工程、通信等全面展开的中沙互利合作格局大有可为。

  第三从文化角度看,中沙两国都有自己的璀璨文明。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在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中国和沙特都强调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主张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反对文明冲突和对抗。这是两国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扩大文化合作的共同语言。中沙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已经并将继续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对世界意义重大。首届中阿峰会是迄今为止中阿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对话,将为至少未来5—10年的中阿关系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