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研究台湾三十年 郭伟峰为其新著作序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新著:《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记者 郭至君)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的新著《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不久前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为该书作序。仇长根在前言中也详细披露了自己从事对台工作与研究的心路历程。

  仇长根是一位资深台湾问题专家,他1970年“知青”到黑龙江兵团,1974年入伍,1990年开始从事对台工作,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室主任、新闻处处长、副巡视员,兼任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2002年,他赴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工作,历任处长、部长高级助理、副巡视员。

  仇长根的最新著作《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收录了其从1998年至现在的涉台论文,演讲文稿、媒体采访稿以及之前刊登在中评月刊上的学术文章。他也在著作开头回忆了如何与台湾结缘,以及对台的认知与感悟。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中评社资料图)

  郭伟峰在序中写道,这本书凝聚了长根兄此生的精气神,又成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代的缩影,更是一代智者为了破解两岸统一难题而全情付出的心路历程,这是一本沉甸甸的无愧于历史的著作。其中的四大特点,尤其值得肯定:

  第一,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牢牢站立在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上,为两岸和平发展而思考,为国家完全统一而立论,为民族复兴而鼓呼。拳拳赤子之心,尽在文章字句中。即使是两岸关系处在乱云飞渡、狂风暴雨之际,作者仍然初心不改,从容论衡,令人起敬。

  第二,该书重要的特点,就是作者并非是一个书斋里面的学者,而是政府官员,是政策的执行者,所以作者能够结合国家对台政策进行理论思考,成就了自身既是官员,又是专家的复合思维,作者因而得以系统地、战略地思考涉台政策,成为了此书呈现的不可多见的独特性,令人获益。

  第三,该书鲜明的特点,就是作者曾经长期在香港从事促进港台关系的工作,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见证者、参与者,对“一国两制”与台湾方案有独到的思考,能够跳脱概念,直接挖掘内涵,为统一之后的台湾治理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在此中,令人豁然。

  第四,该书可贵的特点,就是作者既是官员、又是专家,更是拥有话语权的舆论领袖。众所周知,对台政策处在敏感的领域,作为对台官员如无深入的研究与把握,断然不可以行文或者放言,但是作者不仅著书,还在立说,而退休之后教书育人,构建智库,旋转为两岸关系中重要的舆论领袖,毕生精力投入其中,令人叹服。   仇长根在前言中写道,他与台湾“结缘”,从1990年从事对台工作开始,那年37岁。之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两地,共计23年的时间,有幸为推进国家统一大业尽点绵薄之力。从事对台工作,非常感慨,也非常充实,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对台“大针方政”,也有了与台湾政界、学界、商界朋友接触交流的机会,觉得这一生特别有意义。当然,也有遗憾,三十多年来,两岸关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至今统一之路,未见曙光。

  仇长根说,30多年来,他每天与“台湾问题”打交道,脑子里装的、想的都是“台湾”两字。30多年来,他曾经接待过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高雄中山大学、台湾“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前“欧亚研究基金会”)等高校和智库学者。参加过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等无数次的涉台研讨会,曾六次赴台进行参访和学术交流,与台湾学者坐在一起,共同出席研讨会,面对面进行交流,彼此平等交换意见,深入去瞭解岛内政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对台海局势的研析、研判,对中央涉台政策的研读、把握,用心投入,努力工作,很有收获,有感有悟。
  
  仇长根也表示,30多年来,他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12年半,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工作10年半,退休后受聘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围绕两岸关系、岛内政局、台湾民意及外部因素等重要历史事件,所撰写的涉台文稿超过上百万字,包括承担“涉台课题”和“研究专报”130多项;发表涉台论文40多篇40多万字;接受大陆与港、台媒体采访及约稿120多篇;以“泰武”笔名在香港发表涉台评论文章近百篇;作台海形势报告530多场。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也是他赴港工作20周年,因此静下心来系统的梳理、编写了一本专着,取名《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既是与他人分享,也算是对其从事对台工作和对台研究三十多年的一个交待。   附录:郭伟峰《序》全文:

  郭伟峰: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

  长根兄大作《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结集之际,嘱咐我作序,拜读了全书内容之后,我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没有能力为此书作序的,只能写读后感。这本书凝聚了长根兄此生的精气神,又成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代的缩影,更是一代智者为了破解两岸统一难题而全情付出的心路历程,这是一本沉甸甸的无愧于历史的著作。其中的四大特点,尤其值得肯定。

  第一,《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牢牢站立在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上,为两岸和平发展而思考,为国家完全统一而立论,为民族复兴而鼓呼。拳拳赤子之心,尽在文章字句中。即使是两岸关系处在乱云飞渡、狂风暴雨之际,作者仍然初心不改,从容论衡,令人起敬。

  第二,《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重要的特点,就是作者并非是一个书斋里面的学者,而是政府官员,是政策的执行者,所以作者能够结合国家对台政策进行理论思考,成就了自身既是官员,又是专家的复合思维,作者因而得以系统地、战略地思考涉台政策,成为了此书呈现的不可多见的独特性,令人获益。

  第三,《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鲜明的特点,就是作者曾经长期在香港从事促进港台关系的工作,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见证者、参与者,对“一国两制”与台湾方案有独到的思考,能够跳脱概念,直接挖掘内涵,为统一之后的台湾治理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在此中,令人豁然。

  第四,《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可贵的特点,就是作者既是官员、又是专家,更是拥有话语权的舆论领袖。众所周知,对台政策处在敏感的领域,作为对台官员如无深入的研究与把握,断然不可以行文或者放言,但是作者不仅著书,还在立说,而退休之后教书育人,构建智库,旋转为两岸关系中重要的舆论领袖,毕生精力投入其中,令人叹服。   长根兄的文章确实有着一股文气,可以用《文心雕龙》之句来形容:“情与气偕,辞共体并”,在涉及国家完全统一的论述中,处处展现了真情实意,这是因为长根兄有底气!这种底气,来自于自己持之不懈、与时俱进的观察与研究,更是来自国家必然统一、必将统一的新时代伟大的民族自信。时也运也,三十年前起步在两岸关系势均力敌时代,三十年后伫立在两岸统一势不可挡的前夕,这样的底气,何其澎湃!

  长根兄在书中说:有幸为国家统一大业尽点绵薄之力,觉得这一生特别有意义!读到这一段话,我特别感动,这也是我的心声,这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   仇长根前言全文:

  台湾问题,并不深奥,但极为错综复杂。所谓“并不深奥”是指,自古以来,世界上祗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极为错综复杂”是指,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已长达七十多年,至今尚未统一,这是中华民族之痛、之殇,其中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现实的各种因素,最重要的是有外部反华敌对势力的插手干扰与蓄意阻挠。

  历史上,台湾曾经遭受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侵略,曾被荷兰、日本等殖民统治过80多年。台湾人民饱受欺凌,英勇反抗,向往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但因“国共内战”,1949年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偏偶拒统”。两岸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原因在于:(1)国民党反对中共“一国两制”对台方针,坚持“中华民国”旧法统,坚持所谓“一中各表”,主张“不统不独不武”三不政策,“只经不政”,“维持现状”。(2)岛内政党政治演变,政党轮替,民进党取得16年施政权,坚持“台独党纲”,拒绝“九二共识”,挑战“一中”原则,勾结美国,充当“棋子”,挟洋自重,“倚美抗陆”“倚美谋独”。(3)中美战略博弈,美国实施“以台制华”战略,频打“台湾牌”,利用台湾“牵制、遏制”中国。而民进党当局变本加厉迎合、配合美国,使得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挑战性”倍增,两岸统一,倍加艰困。

  30多年来,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朝野政治恶斗,派系权争激烈,政党变成选战“机器”,“蓝、绿、白”唯选票第一。“浅蝶型”台岛经济,资源、市场有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统独、族群、省籍”等社会三大矛盾,纠缠不休。“台独”政党、政客借“民主化”与“本土化”之名,推动“去中国化”,抛出所谓“两国论”,“一中一台”。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海峡“乌云密布”,风起云涌。2016年以来两岸“兵凶战危”,风险与危机之高,前所未有。大陆军机、军舰演训“常态化”,严厉警告、震慑“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

  我与台湾“结缘”,从1990年从事对台工作开始,那年37岁。之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两地,共计23年的时间,有幸为推进国家统一大业尽点绵薄之力。从事对台工作,非常感慨,也非常充实,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对台“大针方政”,也有了与台湾政界、学界、商界朋友接触交流的机会,觉得这一生特别有意义。当然,也有遗憾,三十多年来,两岸关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至今统一之路,未见曙光。   30多年来,我每天与“台湾问题”打交道,脑子里装的、想的是“台湾”两字。回往过去,1987年两岸隔绝38年之久的大门终于打开,两岸关系出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两岸人民迎来“和平交往交流合作”的新时代。1992年两岸官方唯一授权的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商谈,达成“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从此两岸往来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之后,1993年“两会”首次在新加坡举行了破冰的“汪(道涵)辜(振甫)会谈”,签署了四项协定,1998年“两会”又在上海举行“汪辜会晤”(那时我任职上海市政府台办研究室主任)。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首次在北京举行“胡连会”,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十年后的2015年11月7日15时,受到世界关注的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首次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习马会”,“世纪之握”,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这些重要历史事件,都是在这三十年里发生的。

  30多年来,我曾经接待过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高雄中山大学、台湾“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前“欧亚研究基金会”)等高校和智库学者。参加过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等无数次的涉台研讨会,曾六次赴台进行参访和学术交流,与台湾学者坐在一起,共同出席研讨会,面对面进行交流,彼此平等交换意见。我深入去瞭解岛内政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对台海局势的研析、研判,对中央涉台政策的研读、把握,用心投入,努力工作,很有收获,有感有悟。

  30多年来,我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12年半,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工作10年半,退休后受聘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围绕两岸关系、岛内政局、台湾民意及外部因素等重要历史事件,所撰写的涉台文稿超过上百万字,包括承担“涉台课题”和“研究专报”130多项;发表涉台论文40多篇40多万字;接受大陆与港、台媒体采访及约稿120多篇;以“泰武”笔名在香港发表涉台评论文章近百篇;作台海形势报告530多场。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7月1日这个特别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香港《中评网》首页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在《中国评论》月刋6月号杂志的长达8400多字全文:“中共五代领导诚意推统一”。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给我发来微信这样写到:“好友长根兄此篇重磅大作予人历史的启迪与统一的信心,我特别嘱咐编辑部今天隆重推出。早上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其中关于对台政策部分,重申和平统一。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同胞的诚意,无以复加”。看到伟峰对我的评语与鼓励,深感受之有愧。我很感动,也很欣慰有这位“知音”。

  近几年,有些同事、好友、战友,希望我能出一本专着,把所经历过的、参与过的上海、香港对台工作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及对两岸关系、港台关系的思考,记录下来,我原一直认为还是放在肚子里让它“自生自灭”吧。如今,我的年龄算是“奔七”的人了,加上今年又是香港回归25周年,也是我赴港工作20周年,犹豫了许久,想想是该静下心来系统的梳理一下,编写一本专着,取名“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既是与他人分享,也诚请诸君读者指教,也算是对自己从事对台工作和对台研究三十多年的一个交待。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新著:《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记者 郭至君)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的新著《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不久前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为该书作序。仇长根在前言中也详细披露了自己从事对台工作与研究的心路历程。

  仇长根是一位资深台湾问题专家,他1970年“知青”到黑龙江兵团,1974年入伍,1990年开始从事对台工作,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室主任、新闻处处长、副巡视员,兼任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2002年,他赴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工作,历任处长、部长高级助理、副巡视员。

  仇长根的最新著作《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收录了其从1998年至现在的涉台论文,演讲文稿、媒体采访稿以及之前刊登在中评月刊上的学术文章。他也在著作开头回忆了如何与台湾结缘,以及对台的认知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