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税制释放发展红利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绿色税制、落实绿色税收政策,逐步搭建起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多税共治”的税法体系,以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政策体系。

  绿色税制在引导企业治污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助力绿色消费等方面有哪些成效?未来如何更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环境保护税引导企业积极主动治污减排

  “相比其他行业,造纸行业排放污染物、污水较多,生产与环保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环境保护税明确了低于规定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主动治污减排,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洪认为,“国家政策鼓励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企业若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排污工艺。”

  目前,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裴石轻工业园区的宜宾纸业依托本地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形成了以竹林基地建设、竹片加工、制浆造纸、终端制造、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

  “近几年,我们在碱回收、废水处理、脱硝及除尘等工艺方面迭代升级,现在两个污染物排放口排放的各项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和地方标准。”陈洪说,2018年以来企业共减免环境保护税269.35万元,税惠红利直达快享,支持企业朝着产业发展、环境友好的多赢局面继续努力。

  2018年1月1日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是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环境保护税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设置差别化的污染当量值,实行‘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正向激励机制,使企业更有动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污染物集中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尽可能节约缴税支出。”江西省税务局副局长赖竹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