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轻质高强金属力学超材料
研究团队从单一变形机制的经典Gibson-Ashby模型出发,建立了多变形机制(拉伸、弯曲和剪切)共同作用条件下的力学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不同孔隙率的金属力学超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同时也适用于去合金纳米多孔材料、微纳尺度的金属多孔材料和人体骨骼的天然多孔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预测。此外,该模型可以指导实施对各变形机制的调控,可谓是对Gibson-Ashby经典模型从基本原理到应用范围的全方位拓展。
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型从变形原理上拓展出一个设计轻质高强金属力学超材料的新概念。研究团队以上述理论创新为基础,成功打印出钛合金力学超材料,其屈服强度和最大压缩强度远高于相同的孔隙率或密度条件下各类金属多孔材料或超材料的性能,比商用镁合金WE54和AZ91更轻、更强、更耐蚀,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学工程、空间和能源技术等领域获得应用。
研究人员表示,该工作的理论创新以及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实验验证,为后续设计开发各类轻质高强金属力学超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