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从美国制裁俄 欧洲自损8600亿
·欧洲“变穷” 华府是背后推手
近年欧洲经济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是长期以来欧盟经济结构改革乏力、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及新冠疫情冲击,但来自美国的多重打击更加不容忽视。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激进加息并推出《通胀削减法案》等保护主义措施,并挑动地缘冲突,推动俄欧“脱钩”,导致欧洲经济问题不断恶化。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在美国战略裹挟下,欧盟和英国跟随美国对俄罗斯推出多轮制裁措施,除了迫使欧洲企业放弃俄罗斯市场,还包括对俄煤炭、石油产品、天然气等实施禁运,严重扭曲供应链,影响欧盟自身经济增长。为降低运营成本,欧洲多家铝、锌冶炼厂被迫关闭,大量粗钢产能被迫闲置,制造业遭遇重大打击。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以高额补贴引诱欧洲电动汽车和半导体企业赴美建厂,不少欧洲企业已开始向美国迁移,令欧洲面临“去工业化”风险。比利时企业联合会欧盟事务负责人奥利维尔.约里斯直言:“我们非常担心,也很震惊,这些补贴是保护主义,是美国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
·能源企业遭重创
欧洲能源集团受到俄罗斯企业股权出售或业务关闭的打击最为严重。《金融时报》的分析显示,仅英国石油、壳牌和道达尔能源三家公司就损失了406亿欧元。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分别损失了10亿欧元和25亿欧元。德国油气公司Wintershall DEA今年1月表示,克里姆林宫没收其在俄业务,其银行账户20亿欧元现金蒸发。
Wintershall DEA原本持有运营俄欧“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北溪公司15.5%股份。去年9月“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北溪公司股价暴跌,Wintershall DEA估计其持有的“北溪”股份亏损达1.75亿欧元。今年2月,该公司宣布注销在北溪的全部股份。
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消费的约25%的石油和超过40%的天然气由俄罗斯提供。在美国拨火下,俄欧能源逐渐“脱钩”,美国能源商借机向欧洲出售高价液化天然气。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比上年增长154%。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额增长53.5%,一大原因是能源贸易增加和能源价格暴涨。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多次批评美国“坐地起价”,指出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售价是美国本土市场的数倍。
·欧民众促停止对乌军援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8月3日刊文称,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已经成为政治戏剧的舞台。今年早些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时,欧洲议员、助理、实习生乃至厨房工作人员夹道欢迎,以展现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但欧洲多国民众对此并不认同。
7月,德国爆发反战示威,抗议者谴责北约破坏和平,挑起冲突,重创欧洲经济。一名抗议者指出,只要看看关键的经济数据,就会发现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经济战令德国和整个欧洲受到了巨大伤害。今年以来,欧洲经济增长徘徊在停滞边缘。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1%,欧盟GDP环比增长0.3%,多国国内需求疲弱。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另一名抗议者说,德国和俄罗斯并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我们不同意德国政府向冲突地区运送武器。”
今年2月底,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均爆发反北约、反对军援乌克兰的示威活动。3月,捷克亦爆发大规模示威,捷克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生活水平下降、物价上涨,并反对当局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援助乌克兰。
·德国制造业首当其冲
德国政府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令自家化学和汽车企业蒙受巨额损失。俄乌冲突爆发前,德国和俄罗斯一直在能源领域紧密合作,德国高度依赖俄罗斯廉价的化石能源。俄乌冲突爆发后,禁运俄天然气导致德企生产成本飙升,重创德国工业。德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BASF)去年在本国的业务亏损了1.3亿欧元。今年2月,巴斯夫宣布关闭其家乡路德维希港的一家化肥厂和其他设施,并裁员2600人。
据《金融时报》报导,11家欧洲汽车制造商由于被迫放弃俄罗斯市场,共计损失了64亿欧元。德国大众汽车蒙受了20亿欧元的损失。今年5月,俄当局批准出售大众在当地的资产,包括一家拥有4000名员工的工厂。根据大众披露的信息,该工厂去年的估值约为15亿欧元。法国雷诺公司于2022年5月出售其莫斯科工厂和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制造公司的股份后亏损了23亿欧元。
在此情况下,德国政府不仅未反思盲从美国的错误决策,反而继续花费大笔资金购买武器援助乌克兰,甚至将军工厂建到战场上。德国国防承包商莱茵金属公司早前表示,将在乌克兰西部建造一家坦克工厂。该公司还宣布要大幅增加炮弹产量,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提供给乌军。德国网友批评说,这是在浪费钱。
·欧洲“变穷” 华府是背后推手
近年欧洲经济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是长期以来欧盟经济结构改革乏力、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及新冠疫情冲击,但来自美国的多重打击更加不容忽视。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激进加息并推出《通胀削减法案》等保护主义措施,并挑动地缘冲突,推动俄欧“脱钩”,导致欧洲经济问题不断恶化。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在美国战略裹挟下,欧盟和英国跟随美国对俄罗斯推出多轮制裁措施,除了迫使欧洲企业放弃俄罗斯市场,还包括对俄煤炭、石油产品、天然气等实施禁运,严重扭曲供应链,影响欧盟自身经济增长。为降低运营成本,欧洲多家铝、锌冶炼厂被迫关闭,大量粗钢产能被迫闲置,制造业遭遇重大打击。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以高额补贴引诱欧洲电动汽车和半导体企业赴美建厂,不少欧洲企业已开始向美国迁移,令欧洲面临“去工业化”风险。比利时企业联合会欧盟事务负责人奥利维尔.约里斯直言:“我们非常担心,也很震惊,这些补贴是保护主义,是美国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
·能源企业遭重创
欧洲能源集团受到俄罗斯企业股权出售或业务关闭的打击最为严重。《金融时报》的分析显示,仅英国石油、壳牌和道达尔能源三家公司就损失了406亿欧元。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分别损失了10亿欧元和25亿欧元。德国油气公司Wintershall DEA今年1月表示,克里姆林宫没收其在俄业务,其银行账户20亿欧元现金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