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居屋申请者数据

  中评社香港8月16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新一期发售的逾9000居屋单位,前日截止申请。至前日下午5时,房委会收到约16.3万份申请,较去年上一期居屋同一时段收24.2万份申请表,减少了7.9万,跌幅为32.6%;截至晚上7时,累计申请17万份,换言之最后两小时有约7000名申请人冲刺交表。

  坊间对申请数字大跌,有不同解读。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黄碧如表示,数字与她上周预计差不多。她估计,申请数字大减,与近日楼市淡静及加息令供楼负担增加有关,申请人可能想“睇定些”而暂不申请。

  除了楼市因素及利息因素外,有必要对不同申请者的比例深入分析,找出减少的是来自哪个群组。在居屋申请人当中,最重要看绿白表申请者中,属于“家有长者优先选楼计划”的家庭申请者,以及其他核心家庭申请者数字,这几个类别可以理解为居屋主要帮扶对象。若去年及今年的绝对数字变化不大,充分说明刚性需求仍存在。

  另一组数字必须认真审视,就是“一人申请者”在两次居屋申请者中的占比及绝对数。有理由相信,这类“一人申请者”的刚性需求相对低,更多是希望透过抽签碰运气,由于“一人申请者”获分配居屋比例最低,这类申请者人数有可能出现大上大落情况。对申请数字变化的解读,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