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经济”让城市商圈升级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城市商圈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一些特大型商圈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相比之下,商圈主街外不那么显眼的支马路,以往只能扮演配角,在吸引消费方面没太多存在感。

  如今,不少城市正探索发展“后街经济”,提升热门商圈商业价值的外溢效应,带动商业资源有序向支马路延伸。

  何为后街经济?良好运行的后街经济怎样反哺主街、让商圈整体升级?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做强城市商圈“毛细血管”

  “后街”概念与“主街”相对,主要是指商业中心内部或周边的支马路。在城市商圈建设中,后街也可大做文章。

  在北京,原本低调“隐居”在北京市百货大楼和Apm购物中心背后的两条后街——王府井西街、王府井东街“别有洞天”,这里的商业外摆区、儿童业态聚集区如今是王府井的热门打卡地。王府井大街277号院则变为王府井后街经济“一院、两街、多节点”的中心——“金街会客厅”,不久前还成功举办了首场招商推介活动。

  后街不大,功能不少。在王府井西街,一对年轻夫妇告诉记者,孩子们可以在此野餐、露营、踢球、戏水,附近还有儿童消费体验区、儿童艺术剧院、供全家人休憩的餐饮咖啡业态等,是全家人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这里改造成儿童友好街区以后,周末再也不用操心去哪儿‘遛娃’了。”

  “如果说主街是商圈的大动脉,那么后街就像毛细血管。”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高辰颖告诉记者,“后街经济”通常指利用支马路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协同主街构成兼具商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商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