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对中国调停乌克兰危机表现冷淡
中评社华盛顿3月22日电(记者余东晖)虽然国际上有声音认为,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立场比较中立的,应当发挥调停作用,但美国从官方到学者对此都表现冷淡,不认为中方会起调停作用,或不愿意让中方起调停作用。
在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日前举行的“乌克兰危机:中国的俄罗斯战略”在线研讨会上,中国可能发挥的调停作用成为话题之一。很明显,美方学者表现冷淡,而欧洲和日本学者则觉得可以尝试,尽管难度很大。
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的麦艾文(Evan Medeiros)表示:中国当然可以发挥调停作用,他们在六方会谈中有经验,问题不在于他们能否做,而在于他们应当做吗?
现任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主席的麦艾文宣称,让中国当调停者不符合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利益,因为中方的立场最多只能说是“亲俄中立”,言辞上保持中立,但明确倾向于俄罗斯。
麦艾文认为,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会愿意调停。他声称,有一种假说:在中方看来,俄美都是衰落大国,他们互殴,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耗资源,而中国在亚洲专注于建设国内能力,有利于中国兴起成为全球领导者。最近已有欧洲官员提出让中方调停的可能性,但中方对此表现谨慎。
麦艾文建议,让中方当调停人,至少应当先通过两个测验:第一,要求中国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中国应当批评俄罗斯无差别攻击平民目标。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Akio Takahara)表示,此时只要有人能制止俄罗斯,就应当让他们试,但他觉得即便让中国出面制止俄罗斯也很困难。
高原明生分析,中方其实对俄罗斯这种全力出击乌克兰也感到相当惊讶,他不认为中方预期俄罗斯会这么做,因为中国人是基于理性的现实主义考虑,而俄罗斯现在所为更多的是基于情绪化不满和民族浪漫主义,此时很难有人能改变普京的主意。
法国蒙田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指出,欧盟认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发挥调停作用是重要的,欧盟委员会敦促中国发挥这个作用,欧盟高级官员已经表达了这种愿望。4月1日即将举行的欧中峰会,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将笼罩其它双边问题。
虽然杜懋之也怀疑中方能否发挥调停作用,但他称,欧盟当前对华外交的现实目标,一是想让中方谴责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平民动武,二是争取中方外交表态支持乌克兰合法的安全利益。他承认达成这些目标是困难的和有雄心的。
在研讨中,麦艾文与杜懋之在中方的作用上意见不同。麦艾文称想不出理由为何欧盟会希望中方当调停人,让欧洲专家予以解释。杜懋之则认为,在欧洲人看来,只要外交手段还没有穷尽,都值得一试。
作为美国前政府高官,麦艾文的观点显然与拜登政府有相似之处。在上周中美元首视频通话之后,有记者问美方高官:拜登是否提出让中方发挥调停作用,美方高官对此避而不答。
相反,美方高官和媒体不停地要求中方明确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定义为“侵略”,并且要求中方予以谴责。似乎只有这么做,中方的立场才符合其倡导的“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3月20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向全民”访谈时,主持人布伦南貌似站在道德高地,不断逼问中方会否谴责俄罗斯?秦刚回应:“不要天真······谴责不解决问题。如果俄罗斯会因谴责而退缩,我会感到惊讶。当务之急是劝和促谈。”
秦刚表示,中方一直在劝和促谈、呼吁停火止战,也将继续这么做。一味谴责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的是智慧、勇气和有效外交。中国同俄、乌都保持良好关系,也与美、欧等方面保持密切沟通。这使得中方能同危机所有相关方说上话。中方的独特地位有助于和平解决这一危机。
与美中外交学界都有密切联系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也不看好中方在俄乌冲突中发挥调停作用。他日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不要指望中国调停乌克兰战争”的文章称,虽然乌克兰战争可能给中国带来经济和外交上的风险,但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会改变对俄罗斯的战略,或寻求调解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停火。
现任美国智库亚洲协会主席的陆克文提出了中国不太可能发挥调停作用的四个原因:
首先,中国和俄罗斯在2月4日签署的“中俄战略协作框架”仍然完全有效,该框架预示着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战略合作将“不受限制”。
其次,尽管北京方面担心欧洲对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负面看法,但北京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住任何对其在布鲁塞尔和其他地方利益的损害。
第三,在没有北约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中方可能预期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终究还是能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第四,即便中方愿意调停,不清楚中方会给谈判桌带来什么,能够让俄罗斯接受且不疏远莫斯科?
中评社华盛顿3月22日电(记者余东晖)虽然国际上有声音认为,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立场比较中立的,应当发挥调停作用,但美国从官方到学者对此都表现冷淡,不认为中方会起调停作用,或不愿意让中方起调停作用。
在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日前举行的“乌克兰危机:中国的俄罗斯战略”在线研讨会上,中国可能发挥的调停作用成为话题之一。很明显,美方学者表现冷淡,而欧洲和日本学者则觉得可以尝试,尽管难度很大。
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的麦艾文(Evan Medeiros)表示:中国当然可以发挥调停作用,他们在六方会谈中有经验,问题不在于他们能否做,而在于他们应当做吗?
现任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主席的麦艾文宣称,让中国当调停者不符合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利益,因为中方的立场最多只能说是“亲俄中立”,言辞上保持中立,但明确倾向于俄罗斯。
麦艾文认为,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会愿意调停。他声称,有一种假说:在中方看来,俄美都是衰落大国,他们互殴,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耗资源,而中国在亚洲专注于建设国内能力,有利于中国兴起成为全球领导者。最近已有欧洲官员提出让中方调停的可能性,但中方对此表现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