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300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登了《共生共守共融共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以行动纲领为导向的中共二十大对台论述分析》、《大陆对台方针基调变化与战略取向》四篇文章。
《共生共守共融共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文作者王卫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讲台湾问题时,“血脉相连”“深入协商”“融合发展”“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和平统一”“民族复兴”等重要理念,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揭示了两岸“共生”“共守”“共融”“共兴”的和平统一新规划、新路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规划蓝图。“共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逻辑起点,“共守”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共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路径,“共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坐标图,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标。
《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一文作者张亚中(孙文学校总校长,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分析了二十大后大陆的“以统去独”新思路,以及把“外部势力”与“台独”结合作为“二合一”的敌人,大陆将以赢得中美对抗的思路来解决台独问题。既有的两岸交流政策不会改变,但大陆将推动以促统为主的新阶段,相关政策的思考逻辑与操作策略都会随之改变。为因应以上改变,他认为台湾方面宜推出“弭兵避战”具体主张,并呼吁两岸就“和平统一方法论”进行对话协商。
《以行动纲领为导向的中共二十大对台论述分析》一文作者周志怀(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认为,二十大报告正式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出了完善“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目标,标明了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新的历史坐标。以行动纲领为导向的新时代对台总体方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核心要义:一是寻求“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二是展开“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的顶层设计,三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两岸融合发展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深度联结并相互促进、如何提高两岸共议统一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已成为贯彻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时需要优先处理的重要问题。
《大陆对台方针基调变化与战略取向》一文作者王海良(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对台基调有变化,强调斗争,更加刚硬。把过去五年概括为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是表达意志、展示能力、增强信心。对过去十年则总结为形成和实施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既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也坚决反分裂、反干涉,并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大陆新战略取向是综合施策、内外兼顾、远近兼顾、软硬兼施。未来五年是新阶段,它不是决战阶段,而是过渡、转进、加速阶段。坚持“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等,台方不喜欢,我方不放弃;台方不接受,我方不在乎。中国人决定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包括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其中更突出支持爱国统一力量,运作空间很大。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是不会只有武统,而是有个大工具箱,可选工具很多。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登了《深刻理解将反对“台独”写入党章的意涵》、《两岸内外与完全统一: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的理论解读》两篇文章。
《深刻理解将反对“台独”写入党章的意涵》一文作者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表示,中共二十大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写入了党章,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契合现实背景、展现时代使命,二是促进国家统一的需要,三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需要,四是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需要,五是对外部势力和“台独”势力的强力示警。将反对“台独”写入党章向外界释放的信息,主要包括:一是反对“台独”在党和国家统一战略中的位置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二是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台独”的决心、信心,三是反对“台独”将成为今后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中国政治实践中,修改党章与修改宪法具有很强的联动性,未来条件成熟时是否也会将反对“台独”写入宪法,值得进一步观察。从反“独”与促统的连接度以及反“独”手段的使用来看,大陆反“独”战略日渐呈现出“三步走”的态势,这对台湾方面有重要警示,希望台湾同胞作出正确抉择。
《两岸内外与完全统一: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的理论解读》一文作者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表示,完全统一是二十大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且与民族复兴存在强关联关系。这一目标根源于中国共产党设定的历史任务,而这一历史任务被认为是全体中国人的公共意志,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政治判断与实践追求。“历史任务”具有中国宪法上的规范性确认和承载,具有执政党使命的神圣义务根据和责任伦理。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里程碑,是新时代在思想体系与制度体系上基本成熟的标志。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在中央既往对台方针政策基础上,充分凝练总结过去十年涉台涉外斗争与民族复兴进程的新实践、新论述与新思想成果,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有关论述肯定并深化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及对爱国统一力量的政治支持,推动深化两岸中国人的融合发展与国家认同的塑造,以心灵契合实现两岸完全统一的契约式再造。中央坚持台湾问题的主权内政属性并展开反“台独”、反干预的综合性斗争,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富有智慧、定力、进取心和制度理性的框架谋划。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新时代对台政策宣言》一文作者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王丰收(北京联合大堂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新时空条件下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总结、战略前瞻与政策体系,是系统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文献。《白皮书》在复杂严峻的涉台国际环境下,在风险日益升高的两岸局势下,全面回应了外界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疑虑,系统阐释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战略意义,指明了中国国家统一的继承,明确了“两制”台湾方案与融合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向,突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对台工作的重点是明确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反对外来势力的干涉,全面推动国家完全统一的进程。
《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势不可挡——基于2022年新版台湾问题白皮书解读分析》一文作者彭韬(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认为,2022 年新版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出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回答推进祖国统一的时代命题,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全方位推进和多维度展开,是未来指导和引领国家统一大业的行动纲领。通过对三版白皮书的相关内容分析,有利于我们从国家发展大势和民族复兴全局看待台海形势和统一问题,有利于增强岛内和海外反“独”促统力量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团结广大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
本期“智库论衡”栏目刊登了《两岸关系行稳致远需排除美国因素》一文作者郑剑(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表示,当前台海局势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危险地步,外部大环境特别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策动和塑造作用。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正从以往带有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建设性色彩的牵制性因素,转变为破坏性、危机性直至战争冲突性因素。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在战争与政治的逻辑关系上自相矛盾,并强烈体现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给台海和平与稳定带来重大风险挑战。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涉台战略本质上是“掏空台湾”的战略,民进党当局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战略绑得越紧,“掏空”效应越严重。只有把握大势,排除美国因素,才能让两岸行稳致远。要更积极地推进两岸关系特别是战略与安全层面议题学术交流,推动重建两岸互信。
本期“智库透视”栏目刊登了《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探析》一文,作者袁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宫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表示,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在策略和形式上出现较大调整,但其延续性仍大于变化性。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大国竞争”为底色,从投资国内、团结盟伴、增强威慑、重塑规则四个方面明确了美国应对“大国竞争”的具体路径。从内容上看,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更加强调规则的重要性、更为重视盟友和伙伴作用、更多凸显价值观色彩。但与前任相比,其“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目标、“内病外治”的危机转嫁策略、“以实力求安全”的战略思维并未改变。在渲染“大国竞争”,尤其是聚焦“中国挑战”的背景下,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侵蚀中美关系的合作基础,加速中美在关键领域的脱钩,加剧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登了《多元合作与协同推动:澳门爱国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一文,作者娄胜华(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认为,回归以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下,澳门特区政府在爱国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制度建设、组织落实、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以及促进社会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也积累了独特的经验。澳门的爱国教育实践表明,爱国教育必须在覆盖全社会的基础上坚持以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在以特区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在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前提下拓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未来的澳门爱国教育应强化顶层设计,制订统一规划。增强多方力量协同,加强与内地的联系。重视利用互联网优势扩大爱国教育的覆盖面与渗透率,提升爱国教育的效果与影响。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登了《新情势下“台独”的定位与新变》一文,作者周天柱(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台湾研究会理事)表示,“法理台独”是一个流动变数,它不会固守传统的三大常规标准不变,而是随着国际大局不断动荡组合,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变化,针对目前两岸尚未统一的具体现状,针对疫情期间岛内“台独”势力不断玩弄花样百出的各种“台独”新花招,除了三大常规标准之外,还应该将台湾地区擅自更改现政权具有象征意义的“歌曲、徽章、图案”等现状,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台湾岛内推进含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中”性质和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台独公投”,以及民进党当局不时抛出的种种“以变谋独”的图谋、言行,都划归于“法理台独”新变的组成部分。
本期“智库前瞻”栏目刊登了《从“北溪2 号”看美俄“欧洲能源战略博弈”及其影响》一文,作者王玫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生)认为,冷战后全球新能源格局逐步形成,其中欧洲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状态决定了欧洲成为俄美能源争夺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对象。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能源资源与欧洲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的高度互补性促成俄欧能源合作新发展。《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与各国能源战略的调整,特别是欧盟接连出台一系列新的能源战略与政策,加剧了美俄的欧洲能源战略博弈,抵制与制裁“北溪2 号”天然气管道就成为美遏制俄对欧能源影响与融入欧洲的重要目标。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美欧对乌庞大军援经援与对俄罗斯能源、贸易、金融等经济制裁,对欧洲能源供需结构与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甚至全球能源格局与国际关系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本期“中评青年论坛”栏目刊发了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对台方略与两制方案’的青年求索”全文实录。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2年12月号,总第300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学术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以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理论为己任,以推动香港"一国两制"理论创新为内涵,以命运共同体思维重构中美及东亚安全理论体系为特色。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登了《共生共守共融共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以行动纲领为导向的中共二十大对台论述分析》、《大陆对台方针基调变化与战略取向》四篇文章。
《共生共守共融共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文作者王卫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讲台湾问题时,“血脉相连”“深入协商”“融合发展”“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和平统一”“民族复兴”等重要理念,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揭示了两岸“共生”“共守”“共融”“共兴”的和平统一新规划、新路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规划蓝图。“共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逻辑起点,“共守”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共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路径,“共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坐标图,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标。
《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一文作者张亚中(孙文学校总校长,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分析了二十大后大陆的“以统去独”新思路,以及把“外部势力”与“台独”结合作为“二合一”的敌人,大陆将以赢得中美对抗的思路来解决台独问题。既有的两岸交流政策不会改变,但大陆将推动以促统为主的新阶段,相关政策的思考逻辑与操作策略都会随之改变。为因应以上改变,他认为台湾方面宜推出“弭兵避战”具体主张,并呼吁两岸就“和平统一方法论”进行对话协商。
《以行动纲领为导向的中共二十大对台论述分析》一文作者周志怀(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认为,二十大报告正式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出了完善“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目标,标明了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新的历史坐标。以行动纲领为导向的新时代对台总体方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核心要义:一是寻求“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二是展开“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的顶层设计,三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两岸融合发展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深度联结并相互促进、如何提高两岸共议统一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已成为贯彻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时需要优先处理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