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危难之时需破难题 中央为港指明方向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的审议。(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评论员林艳)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应香港疫情相关问题时,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央政府每天都在关注着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李克强总理充满情感的话,迅即传遍香港,市民为之动容,为正处在抗疫最艰难时期的香港社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希望。

  两会期间,中评社采访记者在全面报道会议讨论的国家大事之际,格外关注涉及香港疫情的话题。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两会期间与港区委员代表多次相见,也多次就香港疫情表达关切并作出重要讲话,为香港打赢抗疫大战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讲话指出,中央支持香港抗疫有“照单全收、有求必应”八个字。夏宝龙说:对于香港今次第五波疫情,中央无怪罪香港,他强调全国人民都支持香港,香港毋须担心。李克强总理及两位负责港澳事务的领导人的讲话,确实令香港市民感动。从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央对香港市民的关心与牵挂,更体会到了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直至取得胜利的决心。 

  首先,中央对香港的关怀体现“生命至上”的国家精神。多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转述表示,韩正副总理与夏宝龙主任十分关心老人及儿童染病的情况,都特别强调要加强医疗救治,采取有力果断措施,减少重症及死亡比率。我们看到,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强调要确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到韩正副总理与夏宝龙主任提出减少重症及死亡率的具体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透露的中央每天都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情况可知,中央对香港疫情的关心是始终将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我们以为,中央“生命至上”的关怀是直击香港市民内心深处且充满共情的,因为生命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香港社会的最大痛点。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有3231人死亡,死亡率高达0.51%,其中60岁以上长者占整体95.9%。随着越来越多的长者染疫不治去世、焦虑轻生,甚至有不少幼小儿童也因此被夺去生命,香港社会的伤痛情绪和恐惧情绪也油然而生,疫情死亡也成为了很多香港市民心中的阴影。近日有一个视频在网上受到高度关注,一位染疫的香港小女孩一边做快速核酸检测,一边哭着对母亲说“我不想死”,这样的画面令无数网友表示感到痛心。我们认为,中央领导指出的问题不仅是香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要害问题,更是香港市民最关切、最担忧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香港能够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在防疫过程中做到坚持“生命至上”为原则,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重症和死亡率。   其次,中央援港抗疫的行动迅速有力。韩正副总理表示,对于香港的抗疫需求,中央“照单全收、有求必应”。可以看到,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并不是一句空话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与付出。自援港专班成立以来,内地各省市争分夺秒地为香港提供必要的支援。从内地专家组、各地检测队、专业屠宰员等一批批“逆行者”集结香港;到夜以继日地为香港援建火眼实验室、方舱医院;到开辟水路甚至开通铁路援港专列,每日上百吨地运往香港以确保新鲜物资供应;再到快速检测包、N95口罩、连花清瘟、血氧仪等防疫物资源源不断运抵香港。此外中央还有一套预备方案。总之要人有人,要物有物。正如夏寳龙主任所强调的那样,全国人民都支持香港,“大家是一家人,不分你我”。李克强总理的表态“中央政府会全力支持抗疫”更是表明为了支持香港抗疫到胜利,中央已经下定了最大的决心。

  中央援港的速度与力度,香港市民都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正因为有中央与内地的关心支持,香港才能做到三不乱:一是政治局面不乱,二是社会秩序不乱,三是与病毒抗争到底的集体意志不乱。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中央和内地的支持,香港很难做到这三不乱。

  我们认为,当前香港疫情也暴露出了香港社会治理的本质问题。事实上,近几年在面对系统性、全面性的危机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香港特区政府难以靠一己之力应对,也越来越能感受到祖国作为坚强后盾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在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这两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变量,正在极大改变香港所处的外部环境,使得香港的政府运作模式、社会治理模式等注定会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黑暴和疫情,正是上述两大变量的现实投影,其爆发不是偶然,而是具有规律性,是一个需要“治本”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种“治本”应当从香港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去审视,必然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来完成。爱国者治港的重要历史任务,就是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推动香港真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危难之时需破难题。可以想见,在中央援港抗疫的过程中,两地衔接方面会遇到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难题。我们认为,面对这些难题,宜从中央对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具有监督权的法理上去把握方向,从这两年来中央出手引领香港由乱向治的转折中去汲取经验,从特区公务员队伍不善决策谋划但需忠实执行的特点去寻找方法,从抗疫问题上香港市民对中央高度信任的事实中去体察民情。正如习近平主席2017年视察香港时所指出的,“前人用超凡的勇气探索和突破,后人要以坚定的信念实践和发展”。我们相信,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不仅会使得香港疫情稳控更加有望,而且“一国两制”事业的前途将更加光明。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的审议。(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评论员林艳)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应香港疫情相关问题时,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央政府每天都在关注着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李克强总理充满情感的话,迅即传遍香港,市民为之动容,为正处在抗疫最艰难时期的香港社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希望。

  两会期间,中评社采访记者在全面报道会议讨论的国家大事之际,格外关注涉及香港疫情的话题。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两会期间与港区委员代表多次相见,也多次就香港疫情表达关切并作出重要讲话,为香港打赢抗疫大战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讲话指出,中央支持香港抗疫有“照单全收、有求必应”八个字。夏宝龙说:对于香港今次第五波疫情,中央无怪罪香港,他强调全国人民都支持香港,香港毋须担心。李克强总理及两位负责港澳事务的领导人的讲话,确实令香港市民感动。从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央对香港市民的关心与牵挂,更体会到了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直至取得胜利的决心。 

  首先,中央对香港的关怀体现“生命至上”的国家精神。多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转述表示,韩正副总理与夏宝龙主任十分关心老人及儿童染病的情况,都特别强调要加强医疗救治,采取有力果断措施,减少重症及死亡比率。我们看到,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强调要确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到韩正副总理与夏宝龙主任提出减少重症及死亡率的具体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透露的中央每天都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情况可知,中央对香港疫情的关心是始终将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我们以为,中央“生命至上”的关怀是直击香港市民内心深处且充满共情的,因为生命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香港社会的最大痛点。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有3231人死亡,死亡率高达0.51%,其中60岁以上长者占整体95.9%。随着越来越多的长者染疫不治去世、焦虑轻生,甚至有不少幼小儿童也因此被夺去生命,香港社会的伤痛情绪和恐惧情绪也油然而生,疫情死亡也成为了很多香港市民心中的阴影。近日有一个视频在网上受到高度关注,一位染疫的香港小女孩一边做快速核酸检测,一边哭着对母亲说“我不想死”,这样的画面令无数网友表示感到痛心。我们认为,中央领导指出的问题不仅是香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要害问题,更是香港市民最关切、最担忧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香港能够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在防疫过程中做到坚持“生命至上”为原则,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重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