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挑战下 施政报告应如何刺激经济?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据大公文汇报报导,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一直在经历多重挑战和变革。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10月25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并向公众展开了广泛的谘询,各界对于新一年度的施政报告充满期待,期望政府能够提出有力的政策措施,刺激本港经济的增长,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在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一些挑战。数据显示,本港今年第一季GDP升2.9%,按季升5.4%;但来到第二季,升1.5%,按季却跌1.3%,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放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信心下降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信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消费支出的减少,这对内需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对香港的出口业务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出口市场上,需求减弱,这对本港的外贸形势构成了挑战。

  ·拉动内需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一年度的施政报告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以刺激经济增长,维护香港的经济稳定。有意见认为,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消费来刺激内需,鼓励消费者增加支出,不仅可以提振零售业,还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可以进一步发展本港的特色产业,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民建联港岛西立法会议员陈学锋回应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日亚洲最大邮轮“海洋光谱号”重回香港,可是交通配套并未能追上需要,影响到香港发展为“邮轮母港”的形象。陈学锋期望在新一份施政报告,特区政府能提出解决的方向,例如提供免费旅游接驳巴士疏导旅客。同时,他建议政府可联同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广美食市集,让旅客品尝每个城市的招牌美食,例如咖喱鱼蛋、脆肉鲩、叉烧包之类,吸引旅客下次开展其大湾区之旅。

  民建联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则认为,第二季的经济表现确实是让人感到失望,反映了复苏进程未如理想。例如,很多行业也表示因为人手不足,需要缩减营业时间,暂时收缩经营,因此自然影响了经济表现。所以政府早前亦公布了输入劳工的计划,以回应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他建议特区政府参考内地推出的“恢复扩大消费20条”,当中提到的“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相信对于香港也是可以借镜之处,从而吸引旅客,刺激市民留港消费。

  ·发挥“一国两制”优势 紧抓合作机遇   放眼国际,受地缘政治影响,本港在欧美市场的发展举步维艰。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仲尼分析,从数字上看,本港经济现状疲弱,商界估计第三季度亦不容乐观。他表示,尽管特区政府现有的经济政策在正轨上,例如发展创科、吸引人才和建设北部都会区等,但在经济失速的情况下,需要有短期救急的办法。他指出,从股票的成交量不难看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因此,本港需要吸引更多“新钱”加入,但从目前地缘政治现状来看,吸引英美市场不太现实,但可以考虑中东国家,尤其是沙特。陈仲尼提到,早前有消息指沙特考虑使用人民币与我国进行石油交易,意味着沙特有人民币储备可以投资人民币产品,而港股具有港币和人民币双币柜台,因此可以吸引沙特这部分人民币储备投资港股。

  陈仲尼又提到,于目前地缘政治现状来说,香港的“窗口”角色又变得重要起来,美国带头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封杀”我国。因此,香港更加要坚定不移地发挥“一国两制”的作用,而“两制”是香港“窗口”角色的根本优势,“香港需要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投资国际市场,亦要利用香港的平台吸引国际资金、技术人才等。”

  事实上,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香港地处这些地区的交汇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合作,拓展新的贸易机会,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为本港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支持。香港可以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开拓新的贸易机会。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内地7月以美元计算出口下降14.5%,进口下降12.4%,降幅皆大于预期。不过值得留意的是,海关总署指首7个月,东盟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增长4.7%。陈学锋议员指,美西方的经济疲弱,需求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中美关系充满暗涌,特区政府应加强力度扩展东盟的市场。他建议,在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政府可特事特办,大胆加速教育产业的发展,招徕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学生来港,一条龙式培育本地的人才,订定一个清晰的人口政策,以及巩固香港高等教育的优势,打造成一个国际教育中心。

  陈仲尼就提到,政府需要防止本港房地产市场大幅度下滑,但并非鼓励楼价上涨,他指出,房地产市场急速下滑容易造成银行体系紧张及影响上下游产业,楼价大幅度下跌无助信心,继而连带打击消费、投资意欲,因此,陈仲尼建议政府应给楼市“定心丸”。

  总的来说,香港经济面临挑战,但同时也充满机遇,期待新一份施政报告政府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健增长,为市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机会。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据大公文汇报报导,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一直在经历多重挑战和变革。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10月25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并向公众展开了广泛的谘询,各界对于新一年度的施政报告充满期待,期望政府能够提出有力的政策措施,刺激本港经济的增长,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在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一些挑战。数据显示,本港今年第一季GDP升2.9%,按季升5.4%;但来到第二季,升1.5%,按季却跌1.3%,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放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信心下降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信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消费支出的减少,这对内需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对香港的出口业务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出口市场上,需求减弱,这对本港的外贸形势构成了挑战。

  ·拉动内需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一年度的施政报告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以刺激经济增长,维护香港的经济稳定。有意见认为,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消费来刺激内需,鼓励消费者增加支出,不仅可以提振零售业,还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可以进一步发展本港的特色产业,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民建联港岛西立法会议员陈学锋回应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日亚洲最大邮轮“海洋光谱号”重回香港,可是交通配套并未能追上需要,影响到香港发展为“邮轮母港”的形象。陈学锋期望在新一份施政报告,特区政府能提出解决的方向,例如提供免费旅游接驳巴士疏导旅客。同时,他建议政府可联同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广美食市集,让旅客品尝每个城市的招牌美食,例如咖喱鱼蛋、脆肉鲩、叉烧包之类,吸引旅客下次开展其大湾区之旅。

  民建联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则认为,第二季的经济表现确实是让人感到失望,反映了复苏进程未如理想。例如,很多行业也表示因为人手不足,需要缩减营业时间,暂时收缩经营,因此自然影响了经济表现。所以政府早前亦公布了输入劳工的计划,以回应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他建议特区政府参考内地推出的“恢复扩大消费20条”,当中提到的“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相信对于香港也是可以借镜之处,从而吸引旅客,刺激市民留港消费。

  ·发挥“一国两制”优势 紧抓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