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探路“陆数海算”商业化新路径

  中评社北京8月11日电/据证券日报报导,大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是数字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由于算力指数级增长,电力消耗也随之增长,解决高能耗问题迫在眉睫。

    3月31日,全球首个商用UDC(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陵水成功下水,为解决陆地数据中心高耗能、高耗水等问题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海南具备丰富的海域资源,海底数据中心的隔离性和安全性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安全保障。此外,作为面向一带一路、东南亚市场重要的节点,海南构建算力中心不仅可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更可以将技术和算力向外辐射,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将数据中心搬进海底

    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在陵水将分两期建设30个海底数据舱,拟投资12亿元。而海兰信是国内首家UDC服务提供商,也是此次海南全球首例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的承建商。据公司公告披露,截至目前,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在海底共计放置了5个舱。目前公司已在2023年一季度确认UDC相关收入3736.40万元。

    “制冷是陆地数据中心的支出大头,海水冷却服务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陆上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具备低能耗、空间占用少、安全性好和网络延迟低等优势。

    据海兰信介绍,海底数据中心采用海水自然冷却,服务器设备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且具备天然的物理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通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结合,能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低碳发展。

    此外,海底数据中心对岸基资源占用少,可大规模部署,建造成本大大低于陆地数据中心。通过模块化生产,可快速完成实际上线运行,单千瓦TCO(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比同等规模陆地数据中心低15%至20%左右;此外,由于主要数据用户多位于滨海城市,可实现就近部署,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网上鲜花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