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桑植城

  中评社北京8月5日电/据人民网报导,在湖南桑植,老区人民心中逐渐有“城市”的概念,应该是近十几年的事。

  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大山沟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桑植城对我来说,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梦。

  15岁以前,我只进过两次桑植城。第一次是跟随父亲到城里,因为年纪小,很多事情如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那次我们吃过饭,没走几步泥巴路就到了澧水河边。河面很宽,河水清澈。父亲指着下游赤溪桥那一片水域说,那就是贺龙指挥红军取得赤溪大捷的战场。父亲还说,桑植是贺龙故里,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一下子感觉这里如此不同寻常。

  第二次进城是来看病,我住在亲戚家里。每天打完针,我就独自一人在街上溜达。街道很短,不一会儿就走到头了;街面很窄,几乎只容得下一辆车经过。不过景色倒是很美,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很多梧桐树,枝干遒劲盘曲,错落有致。正好是秋天,宽阔的树叶泛黄,随风飘落起舞,踩在落叶上发出沙沙沙的脆响,让人心情舒畅。

  在县一中上学后,我和这座红色老城有了更多亲密接触。1993年春,廖汉生将军来到县一中看望师生。原来这里是他的母校,他曾在这里上过红军大学……英雄的故事让我对这座城市肃然起敬。

  不过,那时候的县城依然很小,出校门,向右走,是一条充满红色记忆的老街。桑植起义旧址、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桑植县农民协会旧址等都在附近。向左走,可以看见唯一的商场。步行二十分钟到赤溪大桥,那就是这座城市的尽头。清晨,我常和同学们一起登上梅家山,这是贺龙利用“空城计”大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地方,不用转头环视,整个县城尽收眼底。

  新世纪的春天,我通过选拔考试来到县城工作,一待就是近20年,亲历了这座县城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