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种猪自给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人民网报导,俗话说,“猪粮安天下”。近年来,在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在畜禽肉类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以上。日前,有微博网友热议:我国种猪自给率是多少?生猪种源是否可控?7月25日,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的种猪自给率在90%以上,生猪种源基本可控。

  我国一直有养猪的传统,猪肉是我国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源之一,生猪种源能不能自主可控,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

  “我国现在每年大约需要4000万头母猪,在我国生猪‘金字塔’繁育体系中,这4000万头母猪是由祖代(GP)纯种猪生产的,GP种猪由曾祖代(GGP核心群)生产,最顶端的GGP种猪,需要约15万头,近5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GGP种猪10000头,仅占我国种猪更新需要量的1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说我国90%的GGP种猪和GP种猪更新都是靠自主选育,种猪基本可以做到自给。

  为了确保生猪种源自主可控,我国吹响了种猪育种的“集结号”。

  1993年根据农业部文件精神,我国成立了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从此拉开外种猪联合育种的序幕。

  “此后,1998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成立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小组。2000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颁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对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测定性状、测定数量及统一遗传评估方法等进行了规范,为今后区域及全国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建立种猪的遗传联系,实现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奠定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告诉记者。

  2009年农业部启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开展种猪自主选育与新品种培育,增强种猪自给能力,提高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8月30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现场评审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