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相融并进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当前,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领域、新业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课题,包括如何快速完善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保护;如何迅速转化创新成果;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更便利申请知识产权,有效解决争端等。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我国知识产权大市,为保护好知识产权这一创新发展的制度基石,深圳用一系列探索让高价值专利的创造和运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

  让海量知识产权“动”起来

  专利产业化率,直观体现了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创近5年新高。如何让更多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获得实际价值,一直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

  “创新的思维、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通力合作,对于我们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一系列挑战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框架来构建繁荣的创新生态。”近日,在“跨越创新边界——2023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托马斯·拉马瑙斯卡斯表示。

  而在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王俊峰看来,推动知识产权有效运用,需要市场化专业资源与服务的支撑,需要不断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因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供需对接”的意义更加凸显。

  据瞭解,近年来,为了创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深圳出台实施《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等近30项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并在《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中创新提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资本化、证券化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体系,为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利用夯实了宽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