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将启 推进扩内需惠民生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

  7月下旬以来,从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部署,到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城中村改造,一系列政策部署直指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同时,作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抓手之一,一系列动作将激发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的活力,带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对稳增长、惠民生意义重大。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持续加码,城中村改造重要性再度提升。

  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经济形势下,推进城中村改造无论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

  在李宇嘉看来,城中村是城镇化不彻底或二元分隔的产物。大量年轻人、新市民、外来人口居住生活于此,却无法融入城市。同时,其用地性质多为集体土地,长期游离于城乡规划之外,村民、村集体自发推进,经营粗放、用地不规范,甚至违法建设横行,导致城市整体空间规划割裂,土地利用效率低,发展不均衡、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

  违章建筑、潮湿的小巷、混乱的治安、基础配套不足,已然成为了城中村的标志,其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影响到城市面貌和整体形象。广州天河区中心的著名城中村——石牌村,占地面积仅0.73平方公里,却有十万人在此居住,房屋建筑密布,被外界称为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