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加强非通用外语对外传播能力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众一等委员就加强非通用语对外传播能力进行了提案。具体内容如下:

  在我国实践中,除英语外其他外语均被称为非通用外语,而世界上母语为所谓非通用外语的人口高达67.7亿,占全球人口的89%。从非通用外语图书的出版现状看,我国同这些国家民众的深层次交流明显不足。

  一、双语工具书严重缺乏

  (一)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审定了我国首个外语工具书10年规划,后又出台3个10年规划,迄今未完成。至2020年底,在181个建交国中,我国未出版双语工具书的仍有70多国;在64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其官方语言/汉语工具书仍有三分之一空缺,逾20年未修订的约占四分之一。

  (二)英语“霸权”逐年加剧。在全国出版的外语工具书中,英语的占比从10年前的8成增至目前的9成,非通用外语的品种和语种数则逐年下降。2021年我国以35种非通用外语出版了572种图书,比十年前减少3种语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2010年非通用外语出版达38个语种,2020年跌至17种。“一带一路”重要国家,如印尼、以色列、缅甸、柬埔寨和匈牙利等,近10年仅出版过一本其母语书籍。

  (三)出版社面临多重压力。在资金困难和市场狭小的情况下,仅靠少数出版社的责任与情怀勉强维持。例如,商务印书馆非通用外语出版达80个语种,其中《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耗时近40年,仅直接成本就达38万余元;400万字的《汉葡词典》耗时10余年,成本70万元等,均自行负担。   二、选题结构、译文质量亟待优化,翻译队伍亟待加强

  (一)选题结构失衡。2021年政治经济类非通用外语出版物约占35%。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出版的外文图书中,政治类近十年间由8.2%升至35.4%,而外国公众可能更感兴趣的文学、艺术和百姓生活等诸多领域,则多年鲜有新书。

  (二)译文质量堪忧。翻译质量已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最大外语语种的英语,其译文总体水平就不很高,其他外语的译文质量就更难保证,较专较难的学术翻译更是饱受诟病。

  (三)编撰队伍青黄不接。译文质量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编撰和翻译力量严重不足,俄法西阿日德之外的非通用外语尤甚。主要原因是对编撰和翻译成果无评定标准,同职称等考评也不挂钩,严重影响中青年学者的积极性。   三、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为加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能力,以民心相通构筑友好互利的伙伴关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建议更加重视非通用外语对外传播能力建设。

  (一)加大包括国家出版基金在内的各类、各级基金对非通用外语出版物的资助力度。实践证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效果显着,2021年非通用外语图书印行达到5000万册,较基金成立前提高200%。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应在保证英文版西方主流市场的前提下,加大对其他外语语种版本的资助力度。同时优化选题结构,在保持政治类图书外,扩大科技、文学、艺术和民生等类别,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精准施策。

  (二)发挥市场和资助的双杠杆作用。对市场较大的英语等工具书,原则上不资助;对市场较小的其他外语工具书则发挥国家资金的布局引领作用,优先支持,填补空白。力争15年内实现所有建交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至少有一本双语工具书;支持修订出版时间过长的工具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遴选有经验、有实力的二三十家出版社,重点布局。同时加大在发展中国家的非通用语种影视和社交媒体传播力度。

  (三)完善网络知识产权法治体系。网络侵权令非通用外语出版雪上加霜。几乎所有非通用外语工具书,均被扫描上网,出版社维权艰难。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逐步建立网络平台知识产权诚信管理制度;加大网络侵权的治理力度。

  (四)加大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美国开设301种非通用外语课程,我国则开设101种,而且近一半语种隔届甚至每隔4年招收寥寥数人。应通过优化招生、教学、职称、使用和待遇等多种措施,同时发挥海归人员作用,壮大非通用外语人才队伍。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众一等委员就加强非通用语对外传播能力进行了提案。具体内容如下:

  在我国实践中,除英语外其他外语均被称为非通用外语,而世界上母语为所谓非通用外语的人口高达67.7亿,占全球人口的89%。从非通用外语图书的出版现状看,我国同这些国家民众的深层次交流明显不足。

  一、双语工具书严重缺乏

  (一)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审定了我国首个外语工具书10年规划,后又出台3个10年规划,迄今未完成。至2020年底,在181个建交国中,我国未出版双语工具书的仍有70多国;在64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其官方语言/汉语工具书仍有三分之一空缺,逾20年未修订的约占四分之一。

  (二)英语“霸权”逐年加剧。在全国出版的外语工具书中,英语的占比从10年前的8成增至目前的9成,非通用外语的品种和语种数则逐年下降。2021年我国以35种非通用外语出版了572种图书,比十年前减少3种语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2010年非通用外语出版达38个语种,2020年跌至17种。“一带一路”重要国家,如印尼、以色列、缅甸、柬埔寨和匈牙利等,近10年仅出版过一本其母语书籍。

  (三)出版社面临多重压力。在资金困难和市场狭小的情况下,仅靠少数出版社的责任与情怀勉强维持。例如,商务印书馆非通用外语出版达80个语种,其中《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耗时近40年,仅直接成本就达38万余元;400万字的《汉葡词典》耗时10余年,成本70万元等,均自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