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年工作 培养栋梁之才
习近平主席一直关心香港青少年的成长。这是习主席近年第二次给香港青少年回信。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习主席到香港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暨青少年综合训练营,看望正在训练的青少年。一年之后,习主席给少年警讯成员回信,表示:“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瞭解点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
一年前,在回归2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希望特区政府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上面临的实际困难。青年成长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特别在香港这个曾被港英管治百年的地方,人心回归是香港回归的核心所在,培养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更具有不一样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给培侨中学同学回信所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随着香港拨乱反正,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蓬勃开展,香港在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中,步入“一国两制”发展的新实践,以及众多的国家利港惠港政策不断出台,为香港青年创造了更好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家国认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令他们更有条件抓紧国家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拥有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襄盛举,擘划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心力。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为此,发展并创新青年工作,培养“一国两制”事业薪火相传的接班人,是香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各界需要助一臂之力。培养青少年需要有正确的方式。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归纳习近平主席回信要点,提出“四个结合”:知与行结合,知世情与知国情结合,家国情怀与过硬本领结合,成长成才与贡献家国结合,切合当前香港及香港青少年特点,对新时代香港青少年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这个纷繁的世界中,在国家实现强国目标的美好愿景、同时正进入爬坡过坎的克难时刻,新时代的香港青少年,更需要深入瞭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瞭解国家奋斗方向和路径,瞭解国家在世界发展潮流中的地位和角色,要有全面的国家观念,世界视野,要有过硬本领,充满理想,敢于担当,如此方能“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年开始的香港公民科将书本知识与到内地实地考察学习结合,并形成制度,正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四个结合”。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香港青少年获得更便捷的认识国家,成就自我的平台。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少年正以游学、就读、实习,以及就业创业等不同方式参与其中,更有助于实现“四个结合”。
随着国情教育的推进,当前更需要调动青少年的内生动力,将“要我认识”变为“我要认识”,通过引导青少年的好奇心,专研精神,令他们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认识自己的根,树立宏大理想,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融入一体。
今天的青少年工作,还需要提高工作的靶向性,跳出“同温层”,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同时要关心那些一度迷途,经帮助教育幡然醒悟的青少年,真正做到令“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回归26年来,各界有识之士在青少年工作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积累大量经验,也留下不少遗憾。这些青年工作实践应推动青年工作理论发展,令实践与理论并驾齐驱,理论从实践中汲取,反过来指导更好的实践,进而培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