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电/据新华网报导,北魏忍冬纹灰陶砖、甲骑具装俑……近日,“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展览亮相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参观,领略蕴含其中的中华文明光彩。

  “借助数字化保护应用等新技术,一批云冈石窟文物得以修复和展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研究阐释和成果普及,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展示和利用,实施一批石窟寺保护与研究创新性项目,传承发展好流脉千年的云冈文化。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近两个月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央网信办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组织开展“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并通过主题论坛、创意展演等方式,策划推出系列图文、微视频产品。同时,组织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指导各地各网站通过主题宣传,挖掘展示传统节日蕴藏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石川河流域集中发现13处旧石器遗址,填补了渭北中部广大区域旧石器遗址分布的空白;朱黄堡遗址距今13万至4万年多个连续文化层中,发掘出土7000余件石制品……7月9日,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考古研究最新成果发布,拓展了黄河流域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不间断的人类史。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在陕西有集中体现。我们将立足陕西考古资源特点,在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承载中华文明基因和特质的重大考古学项目研究与解读,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

  不久前,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杜发菊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回到工作岗位后,她立即投入馆藏藏文古籍的修复工作。“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少数民族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将学以致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好绵延不绝、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杜发菊说。

  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秉持开放包容,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

  在上海,中法两国合办的“现当代艺术史三部曲”展览之一“肖像的映象”正在西岸美术馆展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绘制的女儿肖像,与毕加索的女人肖像、贾科梅蒂的抽象雕塑陈列一室、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