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 开创美好生活
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总校在浆水镇一带办学,前南峪村是校部所在地。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这里曾培育出许多抗日将士,抗大精神深深地熏染着这片土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南峪村是“山坡和尚头,土地随水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后,如今前南峪村有8300亩山场,被誉为“太行明珠”。2023年,前南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驱车从河北省邢台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行至深山路上,云雾缭绕,还未到浆水镇前南峪村,绿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凝神屏气间,鸟语虫鸣阵阵。
随着车驶进村庄,青草铺路,绿树作廊,连片的青山诉说着感人肺腑的绿色发展故事。再往前走,碑林耸立,红旗飘飘,古朴的石院承载着艰苦奋斗的红色革命精神。“红”“绿”交织,这个小山村究竟绘出了怎样的幸福底色?
革命精神早已深深扎根这片土地
前南峪村所在的浆水镇位于太行山腹地,素有“依山凭险”之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曾在此坚持敌后办学两年零三个月。滕代远、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时光荏苒,光荣传统与革命精神早已扎根这里。如今,前南峪村内建有抗大纪念碑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