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北狮王”的传承故事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电/据新华社报道,进入暑期,刘吉舞狮团团长卢春玲和她的“小狮子”们演出任务不断。“全团属于‘连轴转’,室外再热,演出也要按时安排。”62岁的卢春玲说。

  该舞狮团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驻地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目前是拥有演员近30人的专业民营舞狮团体,年均演出近240场。多年来,他们参加国家级比赛屡获大奖,2003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首届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中,荣获“中华北狮王”称号。

  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杂技之乡。卢春玲和丈夫尹少山,年轻时在沧州一家杂技团相识相恋。“婚后我们回到了位于沧县的老家刘吉村,发现农闲时村里聚集不少有武术、杂技基础的年轻人,就想着组织一支舞狮队。”卢春玲说。

  1980年,刘吉舞狮队成立。尹少山把有过杂技功底的二哥尹春山拉来帮忙。“从全村选定了20多个有功底的小伙子,训练场地就设在我家院子里,一边学习训练,一边在附近村庄表演。”尹春山说。

  记者瞭解到,中国传统舞狮分“南狮”和“北狮”,沧县狮舞属于北狮一脉。舞狮又细分为“文狮”和“武狮”,刘吉舞狮队是在“文狮”表演的基础上,兼具杂技、武术、舞蹈元素。这样既有武术的刚劲,又有杂技的技巧和舞蹈的柔美。

  卢春玲说:“为博采众长,我们总会利用外出演出的机会四处请教,研究吸收其他团队的精彩动作到自家的动作套路里。”

  训练中,一个狮头有10多斤,为了保持手部灵活,“狮头”队员冬天都不敢戴手套,一年四季都要顶着20多斤的“狮皮”。尹春山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把‘狮子’舞好没有捷径可走。”

  随着不断在国家比赛中登台获奖,舞狮团在沧州当地知名度增高。尹少山夫妇就此商量——“如果满足现状,就还是‘草台班子’,得走更专业的路子”。2000年,舞狮队更名为刘吉舞狮团,此后常邀请武术界、杂技界专家上门指导,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