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七届内蒙古文博会看文化产业新动向
融合出新 文化“出圈”
在文博会现场,众多文化创意产品将民族元素、传统技艺、文化符号等融合现代元素,通过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时尚“潮品”。
“沾水后牛皮会发胀,这时我们用工具压花可以实现半浮雕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桂林在现场介绍蒙古族皮艺的创作方法。桂林设计的小马鞍创意皮艺品兼具传统技艺和现代元素,在文博会上颇为吸睛。
“一个大屏囊括了通辽市的116件主要文物。”通辽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科科长林海鹏介绍,通过打造数字博物馆,实现馆藏品数字化展示,观众动动手指就可以看到一件件文物的形状、信息。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基金会打造的“数字长城”项目亮相会场。通过毫米级精度还原和沉浸交互游戏技术,用户不仅可以观赏长城不同季节、时间的景观,还可以参与“修缮长城”的体验互动。
此外,文博会上展示的一些前沿科学技术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新可能。载人级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引人注目,未来有望助力低空旅游市场“振翅腾飞”。展会上推出城市虚拟展会,观众能分身参观各展台,体验“VR人物歌舞表演”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