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峰会 台青分享大陆追梦故事
“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伟在致辞时表示,我们致力于促进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京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当好广大台湾青年的贴心人,积极为台湾青年来京学习生活、投资兴业创造更多机遇,持续打造两岸青年峰会、京台科技论坛等两岸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品牌,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在2023两岸青年峰会上提出三点希望与青年朋友共勉,其中包括希望两岸青年倍加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希望两岸青年勇于承担共同的时代责任、希望两岸青年携手开创共同的美好未来。潘贤掌表示,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遇和帮助。希望两岸青年倍加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勇于承担共同的时代责任,携手开创共同的美好未来。
潘贤掌还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同胞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 “独”挑衅,充当美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帮凶和马前卒,将两岸关系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两岸青年要高度警惕他们的祸心。“台独”意味着战争,分裂就没有和平,外部势力干涉只会给台湾带来灾祸。“台湾青年的安全、福祉和前程系于台海和平稳定,系于民族复兴。”他说,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关头,广大台湾青年要认清历史大势,明辨是非,挺膺担当,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势力危害台海和平,与大陆青年携手同心,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新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为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前景作出新时代两岸青年的重要贡献。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徐晓致辞时表示,两岸青年峰会作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聚智聚力的重要平台,拓展和创新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载体和渠道,助力台湾青年融入祖国发展。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更深、更实的交流让彼此的心更近、情更浓,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厚植友谊、积累互信、携手打拚、共创双赢。”开幕式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以视频方式寄语两岸青年,携手绘青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汇聚新征程青春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去年的两岸青年峰会上,与会青年代表发出“两岸同心 复兴有我”的倡议,彰显了两岸青年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共同追求。今年,两岸青年代表以“青春致敬未来”,表达两岸青年心手相连,期盼交流融合、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在北京创业六年的小包智工创始人、台湾青年徐韬,已经参加过三届两岸青年峰会。“可以说,峰会见证了我从无到有,从低迷到成功的整个路程。”现在的他又一次带来了新成绩。“现在我不仅获得了三轮融资,自己也拿到了很多奖项,尤其是这一年中入选了福布斯和胡润财富中国30岁以下榜单,让我信心更足。”他认为,这些成就,是他在走出台湾之前从来没想过、也没敢想过的。“是大陆给了我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会,让我既拿到了商业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他说,之前在台北生活学习的他,像是鱼缸里的一条鱼,直到毕业后来到大陆,才知道什么是海洋,才明白“海洋才是鱼本来该存在的地方”。他真诚地对台湾青年呼吁,“大陆的格局、视野和天花板,和台湾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或许大陆不是你最终的选择,但你得先来看看。”
2016年来到北京的台青李伟国身上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也在打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四处都有孵化基地。“去年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一家品牌策划公司,通过两岸青年携手举办嘉年华等活动,促进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他希望,两岸青年交流也可以辐射到港澳地区,因此即便在疫情尚未缓解的2020年也在珠海布了新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展示厅看到 ‘一国两制’的内容,我当时就在想,这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其实是能借鉴的。”他还透露,此次来峰会的台青中近乎一半都是“首来族”。“希望他们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开阔眼界,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真实的大陆。”
峰会现场,京津冀台办共同签订《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峰会还为“全国最美家庭”“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台青台企获得者颁奖。“遇见在这最好年代,我们一起绽放光荣精彩。”开幕式上,两岸青年歌手联袂演唱了峰会主题曲《青春致敬未来》,以音乐为媒,搭建起两岸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