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特色畜牧业提质增效
杨丽艶提到的秸秆喂牛,源于吉林省于2021年9月启动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目的在于引领全省肉牛产业提质增效、绿色转型。2022年,这一工程被中办、国办列入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典型经验做法清单。
扶持农户养牛增收
杨丽艶一家四口人,丈夫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经济负担比较重。2022年,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技术员登门,赠送给杨丽艶家两头怀孕母牛。
金牛牧业是通过当地产业扶贫会瞭解了杨丽艶家的情况。目前,得到扶持的类似养殖户有220户。公司派技术员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养殖技术指导。一年过去,母牛产仔。前不久,杨丽艶卖出一头小牛犊,收入了9500元。
“我们以‘龙头企业+联合体+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寄养、订单’的模式,在全市联农带户6500户。”金牛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缺少经验和技术的农户尽快通过养牛增收致富,吉林省还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兽医计划”,以“一键呼叫”的方式为养殖场(户)提供综合性服务。吉林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力争完成1000个服务站建设。同时,还将充分利用各类支持政策,建设肉牛养殖圈舍,引导种植合作社、大户通过租赁等方式发展肉牛产业,实现种养循环、农牧结合。
在政府助力和市场参与的背景下,吉林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迈上了800亿斤新台阶,同时,每年秸秆产量约4000万吨。秸秆除去用于还田,存在被农民一烧了之的现象。”吉林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秸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节粮型畜牧业得以加快发展,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助力了现代农业建设。同时,“千万头肉牛”工程与吉林省的“千亿斤粮食”工程互相促进,形成同步提升大格局。
截至目前,全省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24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90个。全省肉牛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2022年,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52.6万头,同比增长12.4%;全省肉牛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村达到22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