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制造业打出“组合拳”
在东莞,这家初创型小微企业,在成立后的第三年就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原本以为这一称号只是个荣誉,但没想到很快就转换成了“真金白银”。凭借这一称号,企业不仅很快获得了当地金融机构给予的普惠信用贷款,还享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信用贷款贴息政策。
金融机构告诉记者,科技型企业因为无抵押物,往往较难获得传统的授信支持。给科技型企业贷款,还需要金融机构打破固有思维。
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点,金融机构还推出“积分”审批模式,优化了审批流程,单笔可贷金额3000万元。此外,央行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也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浇灌”科技型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4.09%。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为25.1%,远超其他贷款增速,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下降为4.50%。
●创新升级 金融支持制造业打出“组合拳”
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但企业也容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金融机构是如何用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来积极破解这些痛点难点,助力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
在湖南这家金融机构的大屏幕上,一个个小点组成了全国6500多台高空作业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图。动动手指,生产的每台设备的地理位置、开机状态和运行情况等数据都清晰可见。
金融机构为什么要掌握这些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原来,这些高空作业平台设备造价高,买方想要购买设备很难一次性付清全款,几乎都需要融资。当买方没有足够资产抵押或者信用评估遇到瓶颈时,就只能求助于设备生产企业为他们提供全额担保或者资产抵押。这样一来,生产企业设备卖得越多,担保金额就会随之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