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着力点
一是打造产业链集群。产业链集群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推动构建“链主+配套”生产组织体系,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能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相得益彰、紧密协作,筑牢县域实体经济根基。对此,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根植本地、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打造好地标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聚焦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实力强劲的经营主体;打造企业集群,以质量、品牌、标准为引领,通过联合、推进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等方式,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资源整合,提高县域产业集群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二是提升开发区能级。开发区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推动开发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其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要完善开发区管理机制,探索推行“管委会+专业公司”管理模式,构建机构精干化、扁平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管理运营体制;优化开发区布局,实行“开发区+功能园区”“一区多园”等模式,加强居住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新区;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积极承接大城市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开发区省际联合、市县联合、区县联合、强强联合。
三是增强县城承载能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以及县域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我们既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又要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功能完善拉动投资有效增长。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城路网结构,加强内涝治理,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活圈。另一方面,要促进县域消费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全国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商贸中心3941个,不少乡镇大集、便民超市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功能愈加完备。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建设品质,积极发展贴近群众的生活服务业;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商务酒店、会展中心、文体场馆等兼具生产、生活、文化功能的设施;更好导入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研发设计、文体健康等新业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