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升级更有效维护公共安全
如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公众出行和商家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摩托车保有量近1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同时,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仅能对行为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事故中的头部损伤和致死风险。
近年来,头盔问题备受关注并且引起执法部门高度重视。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其中“一盔”就是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乘员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来说,头盔毫无疑问是“头”等大事。随着“一盔一带”行动的深入开展,安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电动自行车头盔平均佩戴率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盔本身的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头盔的质量并不十分乐观。今年央视3·15晚会对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各项性能进行风险检测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更严重的是,某些劣质头盔不仅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骑乘人员的头部,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