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善于以有效沟通促进顺利执行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张强
执行法官需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效沟通才能促进顺利执行,才能减少不安定因素,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法院是集中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地方,法院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众多当事人,与人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法院的工作成效。特别是执行工作,执行法官更加需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效沟通才能促进顺利执行,才能减少不安定因素,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一名执行法官,如何与当事人有效沟通?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耐心倾听。用心倾听各方当事人的意见,既体现了法官对当事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帮助法官获得当事人的信任。任何人在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想法或者情绪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能够认真、耐心地倾听,当事人也不例外。所以,执行法官在与当事人沟通之前,要先学会倾听。司法实践中,执行法官一小时的耐心倾听,可能远胜于几小时的说服教育。真诚的耐心倾听能使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释放,让当事人对法官产生信赖之心,既有利于赢得当事人对办案法官的信任与支持,又能为案件的妥善处理增添成功砝码。
二是换位思考。沟通的关键在于信任。建立信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转换自己的思维定式,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具体到执行工作上,如果在与当事人沟通时,执行法官能够转换思维,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切实感受矛盾的存在,全面瞭解案件当事人的司法需求,相信无论是申请执行人还是被申请执行人,都能够感受到执行法官的这份同理之心,双方建立信任,成功执行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是心态平和。在与当事人沟通时,执行法官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比如,在接待当事人时,要尽量避免打断当事人的发言,让当事人充分发表己见,一定程度发泄积压的情绪。即便遇到不理性、不礼貌的当事人,法官也要避免自身情绪化,特别是当事人出现一些过激言行时,切记要保持沉稳、平和,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再如,被执行人通常会对执行法官有抵触情绪,原因在于被执行人通常会认为执行法官是“对方当事人的说客”,此种情况下,被执行人往往会抗拒执行。此时,执行法官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用当事人听得懂、能理解、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释明法律,做好答疑和疏导工作,让当事人充分理解认同法律,增加相互信任,化解矛盾心理,在阐明利害关系和不履行的负面后果后,予以妥善执行。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张强
执行法官需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效沟通才能促进顺利执行,才能减少不安定因素,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法院是集中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地方,法院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众多当事人,与人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法院的工作成效。特别是执行工作,执行法官更加需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效沟通才能促进顺利执行,才能减少不安定因素,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一名执行法官,如何与当事人有效沟通?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耐心倾听。用心倾听各方当事人的意见,既体现了法官对当事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帮助法官获得当事人的信任。任何人在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想法或者情绪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能够认真、耐心地倾听,当事人也不例外。所以,执行法官在与当事人沟通之前,要先学会倾听。司法实践中,执行法官一小时的耐心倾听,可能远胜于几小时的说服教育。真诚的耐心倾听能使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释放,让当事人对法官产生信赖之心,既有利于赢得当事人对办案法官的信任与支持,又能为案件的妥善处理增添成功砝码。
二是换位思考。沟通的关键在于信任。建立信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转换自己的思维定式,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具体到执行工作上,如果在与当事人沟通时,执行法官能够转换思维,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切实感受矛盾的存在,全面瞭解案件当事人的司法需求,相信无论是申请执行人还是被申请执行人,都能够感受到执行法官的这份同理之心,双方建立信任,成功执行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