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荣语中评:韩总统选举折射选民求变心态

韩国新一任总统尹锡悦(网络图片)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记者 郭至君)韩国前检察总长尹锡悦以极为微小的优势赢得了现执政党候选人李在明,成为韩国第二十任总统。日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研究员董向荣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本次韩国大选折射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也对之后的东北亚局势进行了一些展望。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本届韩国总统大选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判断谁能进入青瓦台的一次大选,就您的观察,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董向荣:选情确实是非常胶着的,因为0.73%这样的差距实际上是在绝大多数民意调查的误差范围之内的,用各种理论模型也好,或者说基于对既有的关于韩国政治的了解,都很难预测这样的差距。这次可以说是一次“非典型性选举”,不太符合韩国传统的选举套路。两位主要候选人都没有当过国会议员,没有经过韩国国会的互相谈判、妥协、争取利益的政治熏陶,尹锡悦当选后也是第一个没有当过国会议员就当选了的总统。这次选举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两个主要候选人都是丑闻缠身,尽管韩国之前的总统也大都不得善终,但是在竞选的时候大家还能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但是明显这次选举不是这个样子,大家互相嫌弃,两个阵营的支持派也好,反对派也好,出现了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大家并不是因为喜欢他而选择他,而可能是因为极端地无法接受另一个人而选了这个人,因此这次选举也被称为一种“比烂的选举”,非常混乱,像一场政治戏剧。

  在选举过程中,双方执著于互相攻击,在人身方面揪住对方的弱点拼命攻击,反而特别疏于政策主张上的博弈,导致选民对候选人的政策主张的了解非常欠缺,也为接下来的政治清算埋下了隐患。总体来看,国民力量党的运作比较成功,通过选择一个非常年轻的党首——哈佛毕业的1985年出生的李俊锡,吸引年轻选民的支持,特别是20多岁的男性,这对尹获胜有不小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国民力量党下了一招险棋,选择尹锡悦这样一个政治素人来代表保守党参选,可能看到了选民求变的心态,选民对于传统的四平八稳的政治人已经出现了厌倦的心态,所以他这样的政治素人反而更有机会。尹的政治团队在运作与安哲秀的候选人单一化上也取得了成功。如果选前李在明团队能够把得票率处于第三的沈相奵(2.37%)争取过来,足以颠覆既有的选举结果。国际方面,俄乌冲突的突然爆发,使处于安全焦虑下的韩国更加紧密地抱紧美国,助推亲美保守派的选情。毫厘之间,天色大变。

  中评社记者:尹锡悦没有国会议员的经历,而且他从政到当选总统的时间非常短。您认为他的个人风格是怎么样的?他政治素人的背景会对之后施政产生什么影响?

  董向荣:他当然是缺乏综合执政的经验的,因为当总统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治国理政的能力。尹锡悦的资历十分简单,几乎都是在检察系统。他简单的经历肯定对治国理政来讲是一种限制,他不具备全面素质,所以未来国政运营可能会遇到非常多问题。那么,如果他自己不具备这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的话,可能就要依赖于他的幕僚和他的团队,他的团队有没有可能保持一种团结,在未来的执政当中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他能否在诸多政策建议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独立选择,还是值得观察的。当然他这个人既然能通过在检察系统办下的大案要案赢得一些的声望,并在即便是丑闻缠身的情况下赢下选举,说明他和团队在敏锐把握选民的情绪运筹竞选方面还是非常有能力的,是很不简单的。   中评社记者:您怎么看之前安哲秀与尹锡悦计划建立的“国民统合政府”?安哲秀会不会在尹锡悦的幕僚里面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董向荣:这个要看尹锡悦本人如何评价,尹锡悦基本锁定胜局后,他回到开票现场紧紧握住安哲秀的手。如果没有两人的单一化,他可能赢不下选举,所以他对安哲秀还是非常感激的。但也有人有这样的说法,当安哲秀没有像他承诺的那样走完选举而选择了退出时,他的支持者非常愤怒,所以两个人的支持率没有简单相加,以比较明显的优势获胜,而是以极微弱优势险胜,可见很多支持者背离了安哲秀。当然安哲秀有他的优点,他是首尔大学教授,是计算机病毒专家,他在韩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即IT领域是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的,所以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出任负责经济科技领域的副总理甚至总理外加几个部长都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也要看相关安排能否满足他的政治雄心,否则又将陷入分裂。

  中评社记者:您刚才也说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都不是很好,有人说这是“青瓦台魔咒”,那么尹锡悦上台之后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清查现在的文在寅总统?

  董向荣:尹锡悦在此之前已经扬言要清算现政府的弊端或者一些不当的行为。文在寅总统对他的话表示了强烈的愤怒,要求他道歉。当然,这是尹锡悦的权利,因为本身他在检察系统长期的工作,这就是他的职责,而且也似乎也成了他的一个思维习惯。他所代表的检察系统是文在寅检察改革的对象,如今权力没有被削弱,反而可能得到加强。检察系统也需要新的“政绩”来体现合法性。所以尹锡悦上台以后,韩国政治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目前的执政党的重要政治人物,包括文在寅总统本人以及其他一些高官、总统候选人可能都至少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调查。

  中评社记者:韩国社会撕裂严重,您觉得尹锡悦上任之后,他首先要解决的韩国国内最重大的问题是什么?

  董向荣:这次选举当中各种对立体现得比较明显,政治理念上保守和进步的对立,地域上岭南圈和湖南圈之间的对立,社会中不同年龄世代之间的对立,甚至青年层男女之间也出现明显的性别对立等。这些分裂和对立在选前都是深刻存在的,又因选举的煽动和鼓噪而造成了恶化,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加之尹锡悦又是以微弱的优势获胜。所以他上台后首先要做的是弥合社会分裂的工作,怎么来消除包括选举在内的对于社会的撕裂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房子的问题,这个其实是韩国选民对现政府失去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过去5年文在寅政府时期韩国房价大概涨了约一倍,加之年轻人的失业率非常高,这摧毁了年轻人的斗志。因此尹锡悦需要拿出比文在寅政府好的政策来回应选民,特别是回应年轻选民对政府的期待。尹锡悦的执政还有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国会是被现在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也就是未来的在野党控制至少两年的时间,如果国民力量党能够赢得2024年的国会选举情况会有所改观,否则将延续这种朝小野大的状态。尹锡悦如何在国会朝小野大时期推行他的各项政治经济外交议题?,相关法案能不能在国会获得通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来施政?这些都还需要观察。

  中评社记者:您刚才说到房子的问题,尹锡悦竞选的时候有一个主张是要建250万套公共房屋来改善年轻人的居住的条件,您觉得他任上能够实现这一承诺的可能性有多大?

  董向荣:一般竞选人在竞选期的言语都是需要打折扣的,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对的,当一个东西的价格在快速上涨的时候,可能只靠限制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增加供给才能降低它的价格,特别是降低价格上涨的预期。只有价格上涨的预期变了的话,购买的需求就会收到极大的抑制,价格才可能趋于平稳。如果没有增加供给的话,即便你再去限制大家的购买的欲望,也不能从本质上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所以从增加供给的角度来讲,这个思路是对的。其实在近几个月韩国的房价已经趋于稳定。   中评社记者:说到对外政策,尹锡悦在涉华的议题上说过比较激烈的话,而且他明确主张追加部署萨德系统,您怎么看他上任之后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董向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有些话是所谓的“竞选语言”,是为了吸引选票。但“竞选语言”也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或者他推测大部分选民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样说能够吸引更多的选票。尹锡悦的态度还是比较明显的,他是非常的亲美亲日,他也会非常积极地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与追加部署萨德相比,这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大。况且,在阻止美国部署萨德的问题上韩国是决定性的力量,但是,是否追加部署萨德,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和军事安排,不是尹想要部署就部署的事情。建交以来来中韩关系的发展总体上还不错,尽管有一些挫折,而且今年8月24日又会迎来建交30周年纪念日。过去三十年推动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是因为韩国服务于中国的发展战略,而是韩国历届政府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的考量而推进对华合作的结果。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符合中韩两国的共同利益。对韩国人来说,与喜欢和不喜欢相比,重视和不重视中国更为重要。不管谁上台,都会要制定一些重视中国的政策,毕竟韩国的对华贸易额超过了韩国对美和对日贸易的总和,中韩间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密切,相互依赖。所以未来两国能够着眼于共同利益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推动双边关系稳步度过过渡期。除非出现极其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中评社记者:您刚才说他比较明显的亲美亲日,您觉得未来美日韩之间互相同盟的关系是不是会更加提升?

  董向荣:首先,美日韩之间不是完整的同盟关系,而是两个单线同盟,美韩之间、美日之间是同盟,但是日韩之间并不是同盟关系。尹锡悦上台之后,一定会加强与日本的关系,而且日本这几年已经对于韩国的进步政府忍无可忍,在文在寅在任期间已经不准备与韩国有任何交往,因此可以预测未来这段时间日韩的关系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韩日关系改善后二者在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上会更加协调,在军事情报共享和军事行动协同方面更加积极,这是美国一直以来所期望并积极运作的结果,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也是很明显的。但是,美日韩是不是会建成三边的同盟,可能性倒不是特别大。因为韩国有日本殖民统治的经历,而且殖民统治结束以及建国以后,原来的亲日的势力作为保守势力的主要的部分保存下来了,没有得到清算。韩国社会本身在对日问题上是分裂的,有亲日的保守势力,也有比较反日的进步势力,所以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就可以对韩国完全倒向日本有一个明显的制约。韩国不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是国内政治博弈的结果,不是为了中国而这么做。

  中评社记者:朝鲜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频频试射导弹,您怎么看待尹锡悦上台之后的对朝鲜的政策?

  董向荣:事实上,我觉得朝鲜半岛局势实际上不太取决于韩国,不管是紧张局势还是缓解局势,都是朝鲜方面主动改变策略来引发局势的变化。在文在寅政府积极与朝鲜改善的情况下,朝鲜依旧采取了包括炸毁韩朝之间联络所等举动。总体来讲,朝鲜对韩国进步政府是不满意的,进步政府没有给到他他想要的东西。热热闹闹的首脑会晤之后,国际对朝制裁没有丝毫缓解。此番政府换届以后,韩国对朝鲜能做的事情也很少,尹锡悦会更多地和美国方面的对朝政策进行协调,但是拜登政府目前在对朝上也没有太多精力,依旧延续原来的忍耐战略,因此短期内韩朝关系倒不至于因为政府换届产生大的变化。危险因素在于,韩美在2021年终止了《韩美导弹指南》,解除对韩国导弹最大射程和弹头重量的限制,掌握了“导弹主权”的韩国加快了导弹研发的步伐,当前南北双方在导弹试射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竞赛的局面,加上疫情缓解情况下韩美联合军演的恢复,半岛的紧张因素依然不可小觑。

韩国新一任总统尹锡悦(网络图片)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记者 郭至君)韩国前检察总长尹锡悦以极为微小的优势赢得了现执政党候选人李在明,成为韩国第二十任总统。日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研究员董向荣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本次韩国大选折射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也对之后的东北亚局势进行了一些展望。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本届韩国总统大选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判断谁能进入青瓦台的一次大选,就您的观察,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董向荣:选情确实是非常胶着的,因为0.73%这样的差距实际上是在绝大多数民意调查的误差范围之内的,用各种理论模型也好,或者说基于对既有的关于韩国政治的了解,都很难预测这样的差距。这次可以说是一次“非典型性选举”,不太符合韩国传统的选举套路。两位主要候选人都没有当过国会议员,没有经过韩国国会的互相谈判、妥协、争取利益的政治熏陶,尹锡悦当选后也是第一个没有当过国会议员就当选了的总统。这次选举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两个主要候选人都是丑闻缠身,尽管韩国之前的总统也大都不得善终,但是在竞选的时候大家还能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但是明显这次选举不是这个样子,大家互相嫌弃,两个阵营的支持派也好,反对派也好,出现了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大家并不是因为喜欢他而选择他,而可能是因为极端地无法接受另一个人而选了这个人,因此这次选举也被称为一种“比烂的选举”,非常混乱,像一场政治戏剧。

  在选举过程中,双方执著于互相攻击,在人身方面揪住对方的弱点拼命攻击,反而特别疏于政策主张上的博弈,导致选民对候选人的政策主张的了解非常欠缺,也为接下来的政治清算埋下了隐患。总体来看,国民力量党的运作比较成功,通过选择一个非常年轻的党首——哈佛毕业的1985年出生的李俊锡,吸引年轻选民的支持,特别是20多岁的男性,这对尹获胜有不小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国民力量党下了一招险棋,选择尹锡悦这样一个政治素人来代表保守党参选,可能看到了选民求变的心态,选民对于传统的四平八稳的政治人已经出现了厌倦的心态,所以他这样的政治素人反而更有机会。尹的政治团队在运作与安哲秀的候选人单一化上也取得了成功。如果选前李在明团队能够把得票率处于第三的沈相奵(2.37%)争取过来,足以颠覆既有的选举结果。国际方面,俄乌冲突的突然爆发,使处于安全焦虑下的韩国更加紧密地抱紧美国,助推亲美保守派的选情。毫厘之间,天色大变。

  中评社记者:尹锡悦没有国会议员的经历,而且他从政到当选总统的时间非常短。您认为他的个人风格是怎么样的?他政治素人的背景会对之后施政产生什么影响?

  董向荣:他当然是缺乏综合执政的经验的,因为当总统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治国理政的能力。尹锡悦的资历十分简单,几乎都是在检察系统。他简单的经历肯定对治国理政来讲是一种限制,他不具备全面素质,所以未来国政运营可能会遇到非常多问题。那么,如果他自己不具备这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的话,可能就要依赖于他的幕僚和他的团队,他的团队有没有可能保持一种团结,在未来的执政当中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他能否在诸多政策建议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独立选择,还是值得观察的。当然他这个人既然能通过在检察系统办下的大案要案赢得一些的声望,并在即便是丑闻缠身的情况下赢下选举,说明他和团队在敏锐把握选民的情绪运筹竞选方面还是非常有能力的,是很不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