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关切《上海公报》担心内容被侵蚀

蓝普顿对《上海公报》的“相互保证”正由如今的“相互威慑”所取代感到担忧

  中评社华盛顿3月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对50年前的《上海公报》中相互保证的内容正在受到侵蚀感到担忧,担心美中关系由此持续走向对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休教授蓝普顿(David Lampton)日前出席华府智库美中政策基金会举办的纪念尼克松访华50周年线上对话会时指出,当年尼克松知道台湾对于中国来说是关键问题,尼克松和基辛格愿意提供的核心保证是,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

  蓝普顿表示,在处理台湾问题等双方存在分歧的议题上,《上海公报》中有些模糊性,也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推进中美双方的利益。公报提出双方都向对方保证不会寻求主导亚洲。他认为,《上海公报》的价值应当由多大程度上达到尼克松的目标来判断,即减少美国与未来成为超级大国的中国产生对抗的威胁。

  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多年的蓝普顿指出,今天,《上海公报》中几乎所有让人安心的内容都在被侵蚀,这种破裂可能会导致尼克松50年前访华所避免的那种对抗。

  蓝普顿说,北京和莫斯科在战略上更加合作,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协调一致,而半个世纪前,美中协调一致催生了《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是关于“相互保证”,而今天,我们正在进入“相互威慑”的时代。

傅立民指出,处理美中关系把对抗置于合作之前是错误的

  在这个对话会上,尼克松访华时美方首席翻译官傅立民(Chas Freeman)表示,《上海公报》的风格是创新的,在陈述双方的分歧之后是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声明。这显然是历史性的。

  曾任美国驻华公使和助理防长的傅立民指出,如果看看今天的情况,必须说《上海公报》是一个可资借鉴的伟大故事,首先,写出分歧,不要隐藏。其次,将合作放在分歧之前,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无论是共同行动还是殊途同归的行动,都是外交关系的游戏。而分歧需要时间来解决。

  傅立民说:“不幸的是,目前我们似乎把对抗性的敌对放在了合作之前。这是一个错误。”

  另外,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方大为(David Firestein)在接受CGTN刘欣观点节目访问时谈到《上海公报》对美中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尼克松总统没有进行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中美关系仍有可能实现正常化,但可能会晚一些。

  曾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的方大为表示,在《上海公报》及其后来的联合公报中,美国确认了美国关于台湾的一个中国政策。他称,今天中美三个公报的基本理念不变,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轮廓不变,特别是在一个中国政策方面。真正有趣的问题是:第四份公报会是什么样子?

蓝普顿对《上海公报》的“相互保证”正由如今的“相互威慑”所取代感到担忧

  中评社华盛顿3月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对50年前的《上海公报》中相互保证的内容正在受到侵蚀感到担忧,担心美中关系由此持续走向对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休教授蓝普顿(David Lampton)日前出席华府智库美中政策基金会举办的纪念尼克松访华50周年线上对话会时指出,当年尼克松知道台湾对于中国来说是关键问题,尼克松和基辛格愿意提供的核心保证是,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

  蓝普顿表示,在处理台湾问题等双方存在分歧的议题上,《上海公报》中有些模糊性,也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推进中美双方的利益。公报提出双方都向对方保证不会寻求主导亚洲。他认为,《上海公报》的价值应当由多大程度上达到尼克松的目标来判断,即减少美国与未来成为超级大国的中国产生对抗的威胁。

  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多年的蓝普顿指出,今天,《上海公报》中几乎所有让人安心的内容都在被侵蚀,这种破裂可能会导致尼克松50年前访华所避免的那种对抗。

  蓝普顿说,北京和莫斯科在战略上更加合作,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协调一致,而半个世纪前,美中协调一致催生了《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是关于“相互保证”,而今天,我们正在进入“相互威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