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乌克兰危机促成“亚洲版北约”?
中评社华盛顿3月5日电(记者余东晖)乌克兰战事爆发后,美国外交学界担心印太地区同时爆发危机,开始热议“四方机制”(QUAD)的作用。拜登3日突然举行QUAD视频峰会,强调对“自由开放印太地区”的承诺。美国专家相信,四方有可能藉此加强安全合作,“亚洲版北约”的色彩趋于明显。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进攻后,拜登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拉拢盟友和伙伴,在外交和经济上封杀孤立俄罗斯。作为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拜登3日突然与莫里森、岸田文雄、莫迪举行视频峰会,由头自然是乌克兰危机,但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却着重“重申了他们对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在这个地区,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受到尊重,各国不受军事、经济和政治胁迫”。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以讨论乌克兰危机为由头的峰会,最后的联合声明居然没有提到“俄罗斯”这个词,更遑论对俄罗斯的行动进行谴责。这与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西方七国”(G7)外长会谈联合声明通篇充满对俄罗斯的厉声谴责形成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当然是印度的立场与其它三方不同。俄乌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和日本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但印度非但没有参与制裁,连谴责都没有。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印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得罪俄罗斯,毕竟印度在军事和能源供应方面,都严重依赖俄罗斯。
专家指出,在俄罗斯问题上,主要聚焦于印太地区的QUAD成员之间不容易达成共识,暴露了该机制本身存在的分歧和局限性。
华盛顿、东京和堪培拉对新德里如此谨慎行事自然是深感失望,但他们并没有指望印度在一次四方会谈后就会转变立场,美方和澳方似乎都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公开纠缠印度会适得其反。
拜登政府的“亚洲沙皇”坎贝尔(Kurt Campbell)表示,美国愿意打持久战。至少现在是这样。他说:“我们理解印度与俄罗斯的历史悠久的关系,但与此同时,我们最终相信印度将朝着我们的方向前进。”
然而,美澳日无法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一致,并不意味着四方无法在针对中国的议题上达成一致。莫里森会后发表声明称:“我们不能允许乌克兰现在发生的事情在印太地区重演。”岸田文雄称:“我们一致认为,在印太地区,不应该允许用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我们还一致认为,这一事态发展使得朝着实现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而努力变得更加重要。”莫迪强调四方会谈必须继续专注于促进印太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核心目标。
显然,与其说这个QUAD峰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立场一致,不如说是企图在台湾问题上寻求四方立场的协调。新的联合声明虽然没有提台湾,但针对中国的意涵明显。印俄关系与印中关系不同,印度在参与围堵中国方面有更强烈的冲动。
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日前举行的“乌克兰危机与亚洲”在线研讨会上,CSIS高级研究员埃德尔(Charles Edel)承认,QUAD分为公开和私下两种。公开的QUAD是一种区域的正面积极愿景,想让其它国家认同,想制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私下的QUAD是由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民主政体联合反制中国。
埃德尔称,现在美国有批评QUAD在军事威慑方面做得不够的声音,相信乌克兰危机将增加QUAD对军事成份私下讨论的紧迫感。所以现在四方对军事战略维度有更多讨论并不令人惊讶。
CSIS中国力量项目主任林碧莹(Bonny Lin)认为,北京应当更加担心QUAD未来可能有更多军事维度,尤其是印度通过此次乌克兰危机可能重新盘算其在QUAD中的军事立场。
尽管如此,QUAD要真正迈向“亚洲版北约”并没那么容易,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可能给美印关系带来新的变数。
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Donald Lu)2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的听证会上表示,华盛顿一直在通过外交渠道与印度进行“激战”,敦促印度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采取明确立场。他还表示,美国正在“非常密切”地考虑是否要对印度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实施制裁。
分析人士说,拜登政府中的对俄“鹰派”对印度实施制裁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导致事与愿违,并阻碍四方会谈的合作。
CSIS高级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罗索(Richard Rossow)指出,如果QUAD把自己定义为民主集团,作为反制中国的机制,印太有许多国家不愿意被纳入这个狭窄的圈子,所以从长远看这种论调会消退。如果此次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制裁令美印关系出现裂缝,对于QUAD来说是危险的事情。
中评社华盛顿3月5日电(记者余东晖)乌克兰战事爆发后,美国外交学界担心印太地区同时爆发危机,开始热议“四方机制”(QUAD)的作用。拜登3日突然举行QUAD视频峰会,强调对“自由开放印太地区”的承诺。美国专家相信,四方有可能藉此加强安全合作,“亚洲版北约”的色彩趋于明显。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进攻后,拜登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拉拢盟友和伙伴,在外交和经济上封杀孤立俄罗斯。作为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拜登3日突然与莫里森、岸田文雄、莫迪举行视频峰会,由头自然是乌克兰危机,但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却着重“重申了他们对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在这个地区,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受到尊重,各国不受军事、经济和政治胁迫”。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以讨论乌克兰危机为由头的峰会,最后的联合声明居然没有提到“俄罗斯”这个词,更遑论对俄罗斯的行动进行谴责。这与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西方七国”(G7)外长会谈联合声明通篇充满对俄罗斯的厉声谴责形成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当然是印度的立场与其它三方不同。俄乌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和日本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但印度非但没有参与制裁,连谴责都没有。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印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得罪俄罗斯,毕竟印度在军事和能源供应方面,都严重依赖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