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多家港媒呼吁全民检测应配合禁足
中评社香港3月3日电(记者 梁帆)第五波新冠疫情来势凶猛,防疫工作不容松懈。全民检测议题近日备受关注,民建联昨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1万3千多名市民中,有九成认为全民检测要配合禁足,最多人可以接受的禁足日数为6至10天。多家港媒昨日发表社评呼吁全民检测应配合禁足,指出了全民检测与禁足配套落实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文汇报社评认为,尽管本港近数十年都未曾进行如此庞大的社会动员,要提供全民检测配合禁足所需的庞大后勤服务,对政府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无疑是一次十分重大的考验。但是,只要善用各方面支持,本港应该是有能力做好相关工作的。中央保证继续加大力度从各方面支援本港抗疫,同时特区政府可以有效动员、组织政党、社区组织、社福机构、退休公务员等团体和人士,以及区议会、地区分区委员会、公屋互委会、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和人士熟悉社区居民情况,也愿意在本港艰难时刻挺身而出,政府应该充分调动统筹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周密组织好供应、物流服务,维持禁足期的民生保障,令全民检测发挥应有效益。
星岛日报社评称,当局在制订禁足方案时,应从市民角度出发,将可能出现的场景进行沙盘推演,并参考内地封城的经验,将每个环节的配套措施做得细致化,做到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将伤害减至最小,切不能急就章,见步行步,否则易出乱子,增加市民对政府抗疫不力的怨气。在推行禁足强检时,须有周全计划,当前急务是尽可能在这两个多星期内物色更多隔离设施和方舱医院,若最终仍不敷应用,也要预先制定好更周详的分流隔离的标准,长者、儿童和重症者优先安排入院,然后再按身体状况、家居环境、同住人数等因素,将轻症者送到隔离设施。倘若因没床位需要家居隔离,当局须有清晰指引、适当粮食和药物支援,让其安心留在家中,并有足够措施监管其家人不会走进社区。
大公报社评指出,根据内地防疫的成功经验,全民检测、配合封城封区是行之有效的控疫手段,特别是针对大型城市爆发严重疫情,这种全民检测加封区禁足的模式,更成功遏止了多次疫情爆发。在这套防疫组合拳上面,全民检测是根本,患者全隔离是主要手段,从而截断社区传播链,实现“动态清零”。
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发文表示,全民强制检测要禁足与否,不是法律问题,乃决定问题。建议可按疫情感染风险将全港分红、黄区,“红区”实施最严格的管理,等同围封强检,居民要留在家中接受强检直至解封为止,期间由政府派发膳食和生活必需品,照顾有特别需要人士和弱势社群,预先通知区内街市超市日用品等商户,强检期间不得开门营业。至于黄区,则可容许每家每户派代表轮流采购粮食生活用品,区内也只有提供这类商品的店铺,例如粮油杂货店送食物、超市才可开门营业,以减少市面人流。政府要及早与业界商讨安排,提供适切支援。
明报则在社评中表示,“禁足式”的全民强检,在香港是史无前例之事,特区政府必须抛弃过往以节节抵抗来应对疫情升级的被动心态,以人命关天的“菩萨心肠”,采取果断的“霹雳手段”,周密策划,精心实施,更重要的是尽早将方案细节公布,让市民有所准备,才能打好这场截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之役。
亦有港媒为香港陷入抗疫“迷思”溯本清源。中评社社评强调,香港没有“与病毒共存”的任何资本。众所周知,香港面积狭窄,人口稠密,长者人数众多,老龄化问题严重,市民的居住空间狭窄,医院防疫体系脆弱,这些不争的事实在遇上奥密克戎这样传染力极强的病毒之后,香港遭遇了病毒极大的杀伤力。完全可以说,谁鼓吹“与病毒共存”,谁就是可能是扼杀香港人生命的凶手!
中评社社评亦认为,香港社会在疫情蹂躏两年之下,怨气积聚,更加需要稳定。维持社会稳定是各方都有的责任,不论有什么样的个人政治倾向,在香港社会全体港人面临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今天,都应该以香港这个共同家园的整体利益为重,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前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新冠疫情。即使是信奉西方“与病毒共存”模式的港人,也应该看到,病毒不断变异,已经从重创老人转为老中幼通杀。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要摈弃不值一提的所谓理念之争,要看到香港的最大群体需要与内地防疫政策统一。当然,对于有人想乘疫情严重之际,试图重燃黑暴之火,刻意妨碍国家安全,其必然遭受全体香港市民的终身唾弃。
中评社香港3月3日电(记者 梁帆)第五波新冠疫情来势凶猛,防疫工作不容松懈。全民检测议题近日备受关注,民建联昨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1万3千多名市民中,有九成认为全民检测要配合禁足,最多人可以接受的禁足日数为6至10天。多家港媒昨日发表社评呼吁全民检测应配合禁足,指出了全民检测与禁足配套落实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文汇报社评认为,尽管本港近数十年都未曾进行如此庞大的社会动员,要提供全民检测配合禁足所需的庞大后勤服务,对政府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无疑是一次十分重大的考验。但是,只要善用各方面支持,本港应该是有能力做好相关工作的。中央保证继续加大力度从各方面支援本港抗疫,同时特区政府可以有效动员、组织政党、社区组织、社福机构、退休公务员等团体和人士,以及区议会、地区分区委员会、公屋互委会、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和人士熟悉社区居民情况,也愿意在本港艰难时刻挺身而出,政府应该充分调动统筹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周密组织好供应、物流服务,维持禁足期的民生保障,令全民检测发挥应有效益。
星岛日报社评称,当局在制订禁足方案时,应从市民角度出发,将可能出现的场景进行沙盘推演,并参考内地封城的经验,将每个环节的配套措施做得细致化,做到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将伤害减至最小,切不能急就章,见步行步,否则易出乱子,增加市民对政府抗疫不力的怨气。在推行禁足强检时,须有周全计划,当前急务是尽可能在这两个多星期内物色更多隔离设施和方舱医院,若最终仍不敷应用,也要预先制定好更周详的分流隔离的标准,长者、儿童和重症者优先安排入院,然后再按身体状况、家居环境、同住人数等因素,将轻症者送到隔离设施。倘若因没床位需要家居隔离,当局须有清晰指引、适当粮食和药物支援,让其安心留在家中,并有足够措施监管其家人不会走进社区。
大公报社评指出,根据内地防疫的成功经验,全民检测、配合封城封区是行之有效的控疫手段,特别是针对大型城市爆发严重疫情,这种全民检测加封区禁足的模式,更成功遏止了多次疫情爆发。在这套防疫组合拳上面,全民检测是根本,患者全隔离是主要手段,从而截断社区传播链,实现“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