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
《吕氏春秋·贵直论》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简子率兵攻卫之事:赵简子统率军队进攻卫国,到了交战的时候,却站得远远的,躲在盾牌后面。他击鼓下令进攻,士卒们动也不动,不由感叹士卒腐化没有斗志。行人(一种职务)烛过对他说:“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意思是您自己没能做好,士卒没有什么不好。赵简子大怒,烛过解释说:以前先君献公即位五年,战无不胜,用的就是这样的士卒;惠公即位二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为秦国所败,军队溃逃,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卒;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砺士卒,后来大败楚军,名扬天下,用的还是这样的士卒。赵简子恍然大悟,于是离开盾牌,站到队伍前方,敌方弓箭射程以内,只击鼓一次士卒就登上了卫国城墙,获得胜利。事后,赵简子感叹说:“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
将欲治人,必先治己。赵简子带兵,一开始躲在盾牌后面,士卒见他贪生怕死,自然不愿听令;后来听从烛过劝谏,敢于以身作则,士卒受到感染,奋勇作战。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以身作则、率先躬行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担当。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对自己要求严格,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陋车,屡次谢绝齐景公的各种馈赠。齐景公不悦,晏婴解释说:“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官员们节俭,以减轻百姓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官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靡之风就难以禁止了。”两晋时期,盛行空谈,东晋大将陶侃崇尚实干,以身作则,处理政务恭谨勤奋,史载“千绪万端,罔有遗漏”,陶侃还劝勉身边的人说:“民生在勤,大禹是圣人,尚且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当珍惜每分每秒。”在他带动下,僚佐们都能勤于公事。晏婴、陶侃之所以能成就事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的道理,所以处处以身作则,以求政通人和、风俗淳厚。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注重自律,善于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周边人。治人须先治己,正人必先正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吕氏春秋·贵直论》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简子率兵攻卫之事:赵简子统率军队进攻卫国,到了交战的时候,却站得远远的,躲在盾牌后面。他击鼓下令进攻,士卒们动也不动,不由感叹士卒腐化没有斗志。行人(一种职务)烛过对他说:“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意思是您自己没能做好,士卒没有什么不好。赵简子大怒,烛过解释说:以前先君献公即位五年,战无不胜,用的就是这样的士卒;惠公即位二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为秦国所败,军队溃逃,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卒;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砺士卒,后来大败楚军,名扬天下,用的还是这样的士卒。赵简子恍然大悟,于是离开盾牌,站到队伍前方,敌方弓箭射程以内,只击鼓一次士卒就登上了卫国城墙,获得胜利。事后,赵简子感叹说:“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
将欲治人,必先治己。赵简子带兵,一开始躲在盾牌后面,士卒见他贪生怕死,自然不愿听令;后来听从烛过劝谏,敢于以身作则,士卒受到感染,奋勇作战。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