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方舱医院终启用 仍需多管齐下
中评社香港3月2日电(记者 梁帆)香港疫情空前严峻,确证趋势持续攀升。首个由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青衣方舱医院昨日启用,将提供3900个应急隔离床位,接收无病症或轻微症状的确诊者。笔者认为,第五波疫情以来,港府口号喊得响亮,支持“动态清零”,感激中央伸出援手,结果实际情况却得不到丝毫改善,行动缓慢,还在一次次错过抗疫良机。在现实客观形势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拷问下,特区政府终通过引用《紧急法》,使内地援港抗疫措施发挥最大效能,但面对日以万计的新增确诊数目,显然目前的措施已无法跟上疫情形式恶化的步伐。笔者认为,《紧急法》不应只是为了通过而通过,应持续充分利用,多管齐下,勿任由时间蹉跎。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接受中评社采访表示,香港不是“孤军作战”,有中央的支持和关怀,有香港上下的齐心努力,必能早日战胜疫情,期待社会各界联动起来,同心抗疫。港府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抗疫,提供足够的场地和设施让确诊者隔离,同时将隔离工作精细化,并强化大数据的追踪功能。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蔡毅认为,抗疫战本就是争分夺秒,一个“慢”字就会延伸出许多问题例如社区传染等。在今时今日的“非常态化”时期下,特区政府应在私隐条例上作出临时性的优化来适应抗疫所需,应完善大数据追踪功能,提高追踪能力。
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指出,香港的管治团队不应阳奉阴违、贻误战机,须真把控疫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来落实,要对市民生命安全及健康高度负责,真正将控疫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来落实,特别是要改变防疫抗疫的工作态度,积极配合中央的支援团队,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香港控疫作出重要工作指示,港澳办夏宝龙主任在深圳协调内地资源,以及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到港,充分说明了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中央高度重视,已动用举国之力援助香港。笔者认为,第一,病毒面前,人人平等,防控工作关乎全体市民的生命保障,是头等大事。内地用各种手段想法设法火速支援香港抗疫,稳控当前濒临失控的局面,相信能让这场“防疫战”底气大增。
第二,香港须抓住此时转瞬即逝的良机,勿只依赖中央来援的力量,自己却当了“甩手掌柜”。笔者认为,现时抗疫政策的调整完全跟不上疫情实际发展形势,特区政府要真正承担起主体角色,不应像现在这般将主体责任转嫁到香港市民身上,自行面对未知的病毒。只要能控制住疫情,拯救更多生命,任何阻碍抗疫的藩篱都应被立即拆除,全力与病毒赛跑。笔者呼吁,港府整个管治团队应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十几万公务员都应肩负起责任,抗疫战的“主力军”,站到第一线拯救自己安身立命的城市。
中评社香港3月2日电(记者 梁帆)香港疫情空前严峻,确证趋势持续攀升。首个由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青衣方舱医院昨日启用,将提供3900个应急隔离床位,接收无病症或轻微症状的确诊者。笔者认为,第五波疫情以来,港府口号喊得响亮,支持“动态清零”,感激中央伸出援手,结果实际情况却得不到丝毫改善,行动缓慢,还在一次次错过抗疫良机。在现实客观形势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拷问下,特区政府终通过引用《紧急法》,使内地援港抗疫措施发挥最大效能,但面对日以万计的新增确诊数目,显然目前的措施已无法跟上疫情形式恶化的步伐。笔者认为,《紧急法》不应只是为了通过而通过,应持续充分利用,多管齐下,勿任由时间蹉跎。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接受中评社采访表示,香港不是“孤军作战”,有中央的支持和关怀,有香港上下的齐心努力,必能早日战胜疫情,期待社会各界联动起来,同心抗疫。港府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抗疫,提供足够的场地和设施让确诊者隔离,同时将隔离工作精细化,并强化大数据的追踪功能。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蔡毅认为,抗疫战本就是争分夺秒,一个“慢”字就会延伸出许多问题例如社区传染等。在今时今日的“非常态化”时期下,特区政府应在私隐条例上作出临时性的优化来适应抗疫所需,应完善大数据追踪功能,提高追踪能力。
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指出,香港的管治团队不应阳奉阴违、贻误战机,须真把控疫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来落实,要对市民生命安全及健康高度负责,真正将控疫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来落实,特别是要改变防疫抗疫的工作态度,积极配合中央的支援团队,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