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并非拯救睡眠的“万能药”
被称为“失眠救星”的褪黑素真能拯救我们的睡眠吗?长期服用褪黑素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稳定昼夜节律的“暗信号”
“褪黑素是人体内一种可以调节睡眠的激素,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小分子吲哚胺类物质,高等动物体内的褪黑素由松果体制造,随后进入血液到达其作用的受体。”天津市安定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芸介绍。
褪黑素也被称为“暗信号”,这是因为褪黑素的分泌主要在黑暗状态下进行,晚上分泌增加,白天分泌受到抑制。一旦环境变暗、变黑,褪黑素就会开始工作,身体就逐渐进入睡眠状态。褪黑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内源性同步节律的作用,能够影响睡眠—觉醒周期,稳定和加强昼夜节律。
研究表明,适时地给予外源性褪黑素补充可以协助调整睡眠周期,尤其是针对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的失眠格外有效。褪黑素补充剂也有助于治疗睡眠时相延迟等睡眠障碍,并对时差综合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睡眠时相延迟又称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出现这种睡眠障碍时,人的睡眠模式会比正常的睡眠模式延迟两个小时或以上,导致人睡得更晚,醒得更晚。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缩短入睡所需的时间,并促使存在这种睡眠障碍的成人和儿童更早开始睡眠。
还有证据表明,褪黑素可以改善时差综合征的症状,如易醒和日间嗜睡。“但褪黑素调节睡眠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孙芸说。
一些小规模的研究表明,褪黑素或能帮助治疗多种失能儿童的睡眠障碍。“但是在临床上,医生通常建议家长,将养成良好的就寝习惯作为儿童治疗的第一步。而且家长给孩子服用褪黑素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孙芸提醒。
“目前,对于褪黑素的研究结果支持其适用于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时差综合征以及儿童睡眠障碍等情况,有这些问题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褪黑素进行治疗。”孙芸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