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曜志:五主张 台湾在全球发挥更重要角色
中评社台北6月17日电(记者 俞敦平)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于“挑战2032”论坛中针对“创新台湾”进行主题报告时提出五点主张,分别针对经济的优化分配、人才引进、人工智慧、品质的重新定义和公正转型。他希望台湾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实现全球绿色制造的目标,并持续提升台湾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工业大国的地位。
17日上午台湾智库于集思北科大会议中心感恩厅举办“挑战2032”系列论坛以“创新台湾”为题邀请台湾智库共同创办人、“总统府”秘书长林佳龙、“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龚明鑫、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陈博志、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曹添旺、台杉投资总经理翁嘉盛、旭时报创办人兼总编辑张育宁、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等贵宾与会,共同为论坛揭幕、与谈。
吕曜志针对“创新台湾”的主题中,他提出了创新台湾的五大主张,包含了促进创新、包容、学术的灵活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吕曜志表示,他延续了传统的含义,并将其作为规划政策的基础,从追求GDP主义到新的价值模式,他相信在现有基础上,台湾会做得更好。
吕曜志表示,首先最重要的内部问题就是经济的优化分配,这可以通过两个主要轴线来实现就业创造。一是通过创新矩阵,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包括之前提到的产业联合舰队等相关领域。吕曜志表示,在推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诸如克服服务业投资困境,实现科技化和国际化的提升。在服务业的薪资方面,他认同龚明鑫提到的两个措施,一是打破价格带,让服务业有提高价格的空间和第二是吸引更多观光客到台湾消费。吕曜志认为唯有这样,服务业才有可能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
吕曜志表示,另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职业就业。台湾目前采取了5+2产业政策和六大产业计划等措施,取得了很多进展,并且已经实现了国际化。例如,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果,目前已经盘点了88个专案,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台湾的城市已经与超过163个国际城市建立了联系,这些都是具体的成果。吕曜志表示,智慧制造是台湾的优势领域,已经吸引了许多高收入国家的再工业化,同时现在也正在与美国和日本重新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方面,透过智慧化应用和与高科技国家建立联系,促进高薪就业的创造。
吕曜志表示,在金融领域,台湾需要重新审视控股和国际并购的法规和税务问题。吕曜志认为台湾在税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6月13日,台美自由贸易倡议的第一阶段已经正式在“国会”签署,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吕曜志表示,台湾将继续努力,加强台美合作,并持续改进相关法规和税收政策,这些是台湾智库在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主张。台湾智库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造就业来实现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推动创新政策的实施,促进包容性、协调性和安全性的发展。吕曜志期许台湾能继续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成功,以实现新发展价值典范,使台湾在科技、旅游等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吕曜志想谈的第二个议题是人才引进和国际科技系统整合的重要性,他表示,“国发会”目前正在加紧进行相关工作,因为未来的科技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设备的购买,还需要各个系统的安全整合和软体发展等人才。吕曜志举电动车产业为例,电动车背后最困难的部分是不同系统安全整合的软体和系统开发人才,假如台湾本土人才不足,就需要与国际合作。吕曜志认为人才和资金是相互依存的,有人才就会有资金,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吕曜志表示,第三个主张是关于人工智慧对所有服务业的影响。他认为大家不应该把人工智慧看作只是一个工具,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它,这包括运筹商业情报等领域,让年轻人能够在商业服务业中更多的应用这些技术。吕曜志相信如果这些年轻人能够掌握这些技术,他们不一定要加入大型连锁加盟店,也可以自己创业。
吕曜志表示,第四个主张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关于品质的重新定义和全球供应链网路的快速反应能力。他提出了一个概念,重新定义什么是品质,他认为品质不再是指产品使用20年或30年都不会损坏,而是将产品的主导权重新交还给消费者,假如消费者希望产品在三年内不出问题,那么我们保证在这三年内产品不会损坏。吕曜志表示,因为在三年后,会有新一代的产品调整,消费者可以进行更新换代。这种理念对品质和产品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吕曜志认为供应链要能够快速反应并提供更新的产品,以适应这个时代。同时因为现在很多产品都有IT元素,消费者往往会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为了在更新的过程中不出现问题,未来的重点将是系统整合速度和规格的完整性。吕曜志接着提出快速反应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网路的建设。他希望能够在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地看到台湾资本引入科技系统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将人带到台湾。吕曜志认为台湾拥有大量的资金,可以试图购买一些国外优质的商业服务业作为与消费者接触的平台。吕曜志认为在国家产业振兴和供应链方面,我们必须与理念相符。我们不能再依赖中国,我们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打造一个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他的具体主张是,过去台湾的智慧财产权变更主要集中在台湾,未来要尝试跨国合作,获得国际合作下的国家型智慧财产权。
吕曜志的最后一个主张是公正转型,他认为台湾应该要关注在数位化和低碳双转型过程中,是否会导致产业洗牌和结构恶化等副作用。他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让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能够同时受益,甚至让人民感受到他们自己的贡献,例如在低碳领域。对于个体工作者而言,未来数位工作者的影响力不仅仅取决于人力规模,也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他们可以自由发展。
吕曜志最后总结了三点给政府的建议,第一项是能源优化,坚持低碳绿色能源发电,并支援与电池和区域电网相关的设施产业。第二个建议是资源优化,包括空间更新和运输优化的双重观念,成为未来产业空间发展的指导原则。即使在发电端进行了优化,如果在空间端没有进行优化,同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第三个建议是系统优化,台湾需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智慧绿色制造系统服务提供者和园区工程商,扩大新创产业政策工具的设计概念。
吕曜志期许台湾能将高生产力传递给友好国家,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作为开放系统和规范整合者。他希望台湾能利用高效和灵活的创新,提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与过去20年的思维不同,台湾不再只追求技术合作,而是致力于生产合作,以合作推动技术发展。吕曜志认为半导体产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台湾计划在东欧和南亚建立战略性产能,重新发挥生产合作的作用。他期望台湾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实现全球绿色制造的目标,并持续提升台湾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工业大国”的地位。
中评社台北6月17日电(记者 俞敦平)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于“挑战2032”论坛中针对“创新台湾”进行主题报告时提出五点主张,分别针对经济的优化分配、人才引进、人工智慧、品质的重新定义和公正转型。他希望台湾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实现全球绿色制造的目标,并持续提升台湾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工业大国的地位。
17日上午台湾智库于集思北科大会议中心感恩厅举办“挑战2032”系列论坛以“创新台湾”为题邀请台湾智库共同创办人、“总统府”秘书长林佳龙、“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龚明鑫、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陈博志、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曹添旺、台杉投资总经理翁嘉盛、旭时报创办人兼总编辑张育宁、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等贵宾与会,共同为论坛揭幕、与谈。
吕曜志针对“创新台湾”的主题中,他提出了创新台湾的五大主张,包含了促进创新、包容、学术的灵活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吕曜志表示,他延续了传统的含义,并将其作为规划政策的基础,从追求GDP主义到新的价值模式,他相信在现有基础上,台湾会做得更好。
吕曜志表示,首先最重要的内部问题就是经济的优化分配,这可以通过两个主要轴线来实现就业创造。一是通过创新矩阵,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包括之前提到的产业联合舰队等相关领域。吕曜志表示,在推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诸如克服服务业投资困境,实现科技化和国际化的提升。在服务业的薪资方面,他认同龚明鑫提到的两个措施,一是打破价格带,让服务业有提高价格的空间和第二是吸引更多观光客到台湾消费。吕曜志认为唯有这样,服务业才有可能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
吕曜志表示,另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职业就业。台湾目前采取了5+2产业政策和六大产业计划等措施,取得了很多进展,并且已经实现了国际化。例如,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果,目前已经盘点了88个专案,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台湾的城市已经与超过163个国际城市建立了联系,这些都是具体的成果。吕曜志表示,智慧制造是台湾的优势领域,已经吸引了许多高收入国家的再工业化,同时现在也正在与美国和日本重新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方面,透过智慧化应用和与高科技国家建立联系,促进高薪就业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