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曜志:地缘政治 让两岸贸易与过去不同

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中评社 俞敦平摄)

  中评社台北6月17日电(记者 俞敦平)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针对“挑战2032”论坛中针对“创新台湾”进行主题报告时表示,地缘政治在全球化中重新扮演着重要角色,台湾最重要也最特殊的是台湾面临的两岸问题。吕曜志认为两岸贸易仍将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而且可能迈向一种新的常态,这个常态与过去20年有所不同。

  17日上午台湾智库于集思北科大会议中心感恩厅举办“挑战2032”系列论坛以“创新台湾”为题邀请台湾智库共同创办人、“总统府”秘书长林佳龙、“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龚明鑫、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陈博志、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曹添旺、台杉投资总经理翁嘉盛、旭时报创办人兼总编辑张育宁、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等贵宾与会,共同为论坛揭幕、与谈。

  吕曜志针对“创新台湾”的主题进行了报告,他在报告中针对地缘政治对台湾产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吕曜志认为地缘政治在全球化中重新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资源和生产要素理论上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后,会出现区块的重组。他表示近年来,民主和集权两大阵营重新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吕曜志以中国为例,他表示,中国利用美国在外交上撤离中东的这段时间,已经与中东和北非的21个盟国签署了战略经济合作协定。换句话说,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了在中国本土外,也会在中东和北非的21个国家进行生产。吕曜志认为尽管这些地方可能没有生产资源上的优势,但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支付更高的薪酬,例如杜拜有许多现代化建筑,也有很多东南亚的企业进入中东发展,这显示了来自中东和北非的竞争是不容忽视的,台湾应该要将密切关注这些事态的发展。

  吕曜志表示,台湾目前是全球化经商,但台湾在选择商业伙伴时必须与民主价值紧密结合。因为台湾现在的产品和产业中,资讯创造的价值所占比例已经非常大,而资讯很容易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许多专利和未来的创新源泉必须受到民主价值的巩固和保护。吕曜志认为将基本价值放在首位并不是选择立场的问题,而是基本的价值观。吕曜志表示,从内部环境的角度来看,透过经济学的框架切入,首先,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台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未来的十年里,他认为台湾在经济分配方面必须更加努力。他相信这也是2024年选举中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尽管台湾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内需产业需要政府的照顾。

  吕曜志赞同林佳龙对于服务业的看法,他表示当服务业仍然以传统形式运作时,就会出现价格带无法突破的问题。因此,他认为必须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内需服务业的发展来打破这种传统的价格带。以他住在101大楼附近为例,只需走几步就能到达信义商圈,那里有一些新的店铺,它们推出了一种独特的定价策略。吕曜志表示,如果一家餐厅只卖单纯的蛋包饭,价格大概是250元(新台币),但如果他邀请网红和明星到实体店提供线下服务,那么顾客不仅仅是享受餐厅的服务,还能感受到更多的企业价值,这样一来,餐厅的收入就会翻倍甚至更多。吕曜志认为,服务业打破既定价格带是台湾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生产方面,台湾有足够的资金,但仍然必须要提升人才的价值,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品质上,将科技引导到许多未来需要处理的内需行业中,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议题。

挑战2032-台湾国家愿景系列论坛。(中评社 俞敦平摄)

  吕曜志表示,从国民所得分布来看,台湾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在区域发展方面,数位基础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并且需要具备快速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同时考虑到解决低碳和回圈经济问题所需的数位化方法,也必须持续推进。他认为台湾的未来的区域发展将更加丰富、精彩和多元,但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政府支出。

  吕曜志表示,在贸易方面,台湾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与印太地区进行良好合作。DIME(diplomacy,information,military and economics)是“民主、资讯、军事和经济”这四个词的首字母缩写,这也是林佳龙提倡的一个框架。吕曜志认为关键在于速度、整合和开放,新的国际规范不再是仅适用于大型企业,而是在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宣导的这些新的国际规范将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角色。

  吕曜志认为台湾最重要也最特殊得是台湾面临的两岸问题。吕曜志认为中国并非一帆风顺,同样目前面临着四大挑战,包括大家熟悉的中产阶级“陷阱”、政治围堵、产业转型和商业环境以及周遭地区的地缘政治等问题。台湾充分瞭解中国大陆影响力的来源,包含前面提到的中国大陆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利用全球化资金和东亚元素作为其国内市场延伸。吕曜志认为台湾需要在未来平衡中国大陆的影响力,他和几位学者归纳出一个基本主张,在贸易方面,台湾不应过于主动干预中国大陆,但如果世界贸易组织中出现不公平现象,台湾必须予以有力回应。吕曜志认为两岸贸易仍将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而且可能迈向一种新的常态,这个常态与过去20年有所不同。

  吕曜志认为敏感科技的管制、资讯和治安的明确限制作用,是台湾目前无论是否选举,都最为重视的关键议题。吕曜志表示,透明度反腐和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国际自主规范也是台湾未来十年持续关注和重视的议题。吕曜志表示,在思索台湾面临的挑战之后,台湾智库对未来十年台湾愿景的聚焦,集中在科技、服务和旅游等领域。他认为在思考未来的政策时,台湾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原则:以人为本,促进包容、协调、灵活和安全,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中评社 俞敦平摄)

  中评社台北6月17日电(记者 俞敦平)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针对“挑战2032”论坛中针对“创新台湾”进行主题报告时表示,地缘政治在全球化中重新扮演着重要角色,台湾最重要也最特殊的是台湾面临的两岸问题。吕曜志认为两岸贸易仍将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而且可能迈向一种新的常态,这个常态与过去20年有所不同。

  17日上午台湾智库于集思北科大会议中心感恩厅举办“挑战2032”系列论坛以“创新台湾”为题邀请台湾智库共同创办人、“总统府”秘书长林佳龙、“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龚明鑫、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陈博志、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曹添旺、台杉投资总经理翁嘉盛、旭时报创办人兼总编辑张育宁、台湾智库执行长吕曜志等贵宾与会,共同为论坛揭幕、与谈。

  吕曜志针对“创新台湾”的主题进行了报告,他在报告中针对地缘政治对台湾产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吕曜志认为地缘政治在全球化中重新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资源和生产要素理论上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后,会出现区块的重组。他表示近年来,民主和集权两大阵营重新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吕曜志以中国为例,他表示,中国利用美国在外交上撤离中东的这段时间,已经与中东和北非的21个盟国签署了战略经济合作协定。换句话说,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了在中国本土外,也会在中东和北非的21个国家进行生产。吕曜志认为尽管这些地方可能没有生产资源上的优势,但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支付更高的薪酬,例如杜拜有许多现代化建筑,也有很多东南亚的企业进入中东发展,这显示了来自中东和北非的竞争是不容忽视的,台湾应该要将密切关注这些事态的发展。

  吕曜志表示,台湾目前是全球化经商,但台湾在选择商业伙伴时必须与民主价值紧密结合。因为台湾现在的产品和产业中,资讯创造的价值所占比例已经非常大,而资讯很容易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许多专利和未来的创新源泉必须受到民主价值的巩固和保护。吕曜志认为将基本价值放在首位并不是选择立场的问题,而是基本的价值观。吕曜志表示,从内部环境的角度来看,透过经济学的框架切入,首先,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台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未来的十年里,他认为台湾在经济分配方面必须更加努力。他相信这也是2024年选举中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尽管台湾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内需产业需要政府的照顾。

  吕曜志赞同林佳龙对于服务业的看法,他表示当服务业仍然以传统形式运作时,就会出现价格带无法突破的问题。因此,他认为必须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内需服务业的发展来打破这种传统的价格带。以他住在101大楼附近为例,只需走几步就能到达信义商圈,那里有一些新的店铺,它们推出了一种独特的定价策略。吕曜志表示,如果一家餐厅只卖单纯的蛋包饭,价格大概是250元(新台币),但如果他邀请网红和明星到实体店提供线下服务,那么顾客不仅仅是享受餐厅的服务,还能感受到更多的企业价值,这样一来,餐厅的收入就会翻倍甚至更多。吕曜志认为,服务业打破既定价格带是台湾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生产方面,台湾有足够的资金,但仍然必须要提升人才的价值,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品质上,将科技引导到许多未来需要处理的内需行业中,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