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贯通各类监督形成合力
本次通报的案例中,有的党员干部在涉农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实施上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违规决定扶贫资金投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导致国家和集体资金遭受损失;有的政绩观偏差,野蛮操作、违规决策,造成项目停工,损害群众利益。“这些问题影响了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落实,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严肃惩处。”贵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贵州省纪委监委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全省紧盯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等5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清障护航。
专项整治坚持把严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要求对2018年以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同时对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快查严办,坚决纠治影响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截至目前,已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253个,党纪政务处分235人,形成有力震慑。
专项整治“点多面广”,需要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凝聚合力。贵州省纪委监委加强与审计部门沟通协调,商请审计机关将乡村振兴领域作为2023年审计重点,并聚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重点关注的26个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反馈问题,强化问题整改政治监督。正在进行的十三届贵州省委第二轮巡视安排对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巡视,市县两级在巡察工作安排中,将专项整治内容纳入巡察工作重点,压紧压实乡村振兴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
打开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客户端“清廉贵州”,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举报窗口页面。“我们结合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依托省纪委监委12388网络举报平台,整合数据资源,搭建网络监督平台,将信访举报端口连到了群众指尖。”贵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依托“贵州省民生监督系统”“群众点题监督直通车”等,拓展发现问题来源和群众监督渠道,强化对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大数据分析比对,对发现的预警异常数据,及时分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线下核查,深挖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为推动专项整治中发现问题整改到位,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好监督检查台账,督导问题逐一整改销号。同时,注重加强对相关问题和案件的分析研判,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工作提示函等,督促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系统性、行业性问题的举一反三整改。目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已督促整改问题694个,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33份,促进建立完善制度机制53个。(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本次通报的案例中,有的党员干部在涉农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实施上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违规决定扶贫资金投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导致国家和集体资金遭受损失;有的政绩观偏差,野蛮操作、违规决策,造成项目停工,损害群众利益。“这些问题影响了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落实,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严肃惩处。”贵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贵州省纪委监委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全省紧盯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等5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清障护航。
专项整治坚持把严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要求对2018年以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同时对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快查严办,坚决纠治影响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截至目前,已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253个,党纪政务处分235人,形成有力震慑。
专项整治“点多面广”,需要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凝聚合力。贵州省纪委监委加强与审计部门沟通协调,商请审计机关将乡村振兴领域作为2023年审计重点,并聚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重点关注的26个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反馈问题,强化问题整改政治监督。正在进行的十三届贵州省委第二轮巡视安排对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巡视,市县两级在巡察工作安排中,将专项整治内容纳入巡察工作重点,压紧压实乡村振兴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