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为千行百业保驾护航
北斗家族再添“新星”
5月17日,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卫星家族的这次“上新”,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支撑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不久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其中显示,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527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50%。
北斗系统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在大家常用的导航APP中,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先后宣布正式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超过3600亿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可以获取车辆实时厘米级位置信息。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谢建家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有许多应用,比如在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方面,为车辆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助力提升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守护”万家灯火
如今,北斗系统已全面赋能国家基础设施,加速融入自然资源、农业、通信、交通、电力等各行各业,大幅提升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能力水平。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冬航表示,根据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统计,2022年,北斗产业的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约3778亿元,在全国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5.44%。其中,京津冀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048亿元,珠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028亿元,长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769亿元,华中地区综合产值达到497亿元,西部地区综合产值达到436亿元。
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场景,甚至在许多平时不常被关注的领域,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比如,在防灾减灾领域,以北斗高精度技术为核心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在云南、四川等十多个省份开展监测。这套系统将北斗高精度接收机、雨量计等各类传感器组合起来,对灾体隐患点的形变、裂缝、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提升了灾害预警能力。
在电力行业,北斗应用也在大力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行业已完成超过2000多座电力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的建设和部署,推广各类北斗应用终端超过50万台(套),为无人机自主巡检、变电站机器人巡检、杆塔监测等业务应用的智能设备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目前,电力行业车辆全部安装北斗车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