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凯:白皮书是北京对统一谈判的政治刍议

台湾资深媒体人张钧凯(线上会议截图)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9月20日以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第十二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论坛主题为:“对台方略与两制方案”的青年求索。台湾资深媒体人张钧凯在发言中对大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统一事业》白皮书进行观察与解读,他认为,与前两份台湾问题白皮书相比,新一份是从“反独”推进到“促统”再到“统一之后”的完整“路径图”,尤其是其中屡次发出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内涵的号召,并强调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的终局设定,称之为一份“台湾特区”统一谈判刍议,并不为过。

  张钧凯表示,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看似出现在佩洛西访台所带来的中美与台海动荡,但细读全文,便可看出与前两份白皮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再是针对一时政治事件与周折所给出的应对性文件,体现了北京不断强调的“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其铺陈完全跳脱来自美国与台湾民进党民选政治人物“切香肠”式的种种小动作牵制,而进入到北京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所设定语境与架构之中,论述范围清楚地界定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从中能够看得到发布时机点的“顺势而为”,以及对话调性的“操之在我”。

  张钧凯注意到,这份白皮书之于中共启动实质统一进程的节点位置,介于2019年初习近平倡议“两制台湾方案”与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有望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写进政治报告之间,因此白皮书在“习五点”的基本论述之上,不只重申“愿意继续推动由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的代表性人士开展民主协商,共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大计”,还强调了“两岸协商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张钧凯进而表示,有步骤、分阶段进行两岸协商谈判,其实早已写入2005年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七条,看得出来,北京在“习五点”开出了“统一谈判”的起跑枪声之后,等待三年半却等不到台湾方面的实质回应,于是再透过白皮书的形式发出“统一谈判”的再呼唤、再呼吁与再提示。他认为,在此用意之下,这份白皮书所铺垫的最关键话语也就浮现了出来。不再像前两份白皮书言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同时又辩证地保留的更大的弹性空间,比如驻军问题等等,既然台湾方面对“两制台湾方案”置之不理,那么北京就率先提出自己的统一版本,画出统一后的基本骨架,更预设好终局的基本安排。

  张钧凯比喻说,北京的统一版本,就像是先盖好了一间房子的结构与外观,这是不能更动的前提,但屋内隔间布置与装潢摆设,都是可以再协商沟通,寻找出大家都能接受而且认同的铺排。在北京画好的这张草图中,这幢房屋已定名为“台湾特别行特区”,既不叫“台湾省”,更不可能沿用原名“中华民国”。屋子的使用管理则打算交给台湾,“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依法高度自治”。屋内的各种陈设,白皮书“设计师”拟出一套“空间和内涵将得到充分展现”的“台湾方案”,可以参考“香港模式”与“澳门模式”,但不等于百分之百完全复刻移植,就看谈的过程与结果。

  张钧凯认为,白皮书言及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的弦外之音,事实上牵涉到北京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场,恐怕已经扬弃了过去的“统vs.独”,而进一步转移限缩到“一国两制”或“一国一制”的选择。他分析,在北京看来,其所主导的战场必然划设在“一国”范畴之内,“台湾方案”则是“两制”之下,能给台湾人民提供最大、最广阔的弹性灵活空间,而且还能够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机遇下,权益得到保障、改善社会民生、共享民族复兴荣光、利于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   “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张钧凯说,北京发出“两制台湾方案”的“和统谈判”号召之后,并不会因为台湾方面的冷处理而停下脚步,从而再一次透过白皮书的形式,先在谈判桌上放了一份预设好“台湾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刍议,内容软有硬,有权利也有义务,等待着台湾坐上谈判桌对面的椅子。他直言,台湾社会面对台海变局或无感,或冷淡,或不情不愿,但政治是现实的,如果不做好直面的准备,就怕等到“有感”时,已是统一阵仗兵临城下的那一天。

  在第二轮自由讨论环节,张钧凯指出两岸“终点线”的问题在台湾比过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得到格外关注,对于统一过程的讨论在当前局势下表现为急迫、期待或担忧等复杂心理。他建议,香港回归历程对台湾来说是一面值得参考的镜子,1982年邓小平给英方保留两年的“最后通牒”期限,以及当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人员的组成方式与过程,这些都是值得回头研究的细节。如何避免重蹈台湾光复初期的“二二八事件”,以及香港回归后发生的政治周折等覆辙,包括对于制度的心理障碍,以及殖民主义遗留问题的清理与批判,都是在探讨“统一后”治理蓝图时必须要严肃面对的课题。

台湾资深媒体人张钧凯(线上会议截图)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9月20日以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第十二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论坛主题为:“对台方略与两制方案”的青年求索。台湾资深媒体人张钧凯在发言中对大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统一事业》白皮书进行观察与解读,他认为,与前两份台湾问题白皮书相比,新一份是从“反独”推进到“促统”再到“统一之后”的完整“路径图”,尤其是其中屡次发出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内涵的号召,并强调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的终局设定,称之为一份“台湾特区”统一谈判刍议,并不为过。

  张钧凯表示,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看似出现在佩洛西访台所带来的中美与台海动荡,但细读全文,便可看出与前两份白皮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再是针对一时政治事件与周折所给出的应对性文件,体现了北京不断强调的“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其铺陈完全跳脱来自美国与台湾民进党民选政治人物“切香肠”式的种种小动作牵制,而进入到北京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所设定语境与架构之中,论述范围清楚地界定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从中能够看得到发布时机点的“顺势而为”,以及对话调性的“操之在我”。

  张钧凯注意到,这份白皮书之于中共启动实质统一进程的节点位置,介于2019年初习近平倡议“两制台湾方案”与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有望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写进政治报告之间,因此白皮书在“习五点”的基本论述之上,不只重申“愿意继续推动由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的代表性人士开展民主协商,共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大计”,还强调了“两岸协商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