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捷:香港疫情危急 必须采釆取断然措施

吴军捷(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10日电(作者 吴军捷)年关刚过,香港新冠确诊个案剧增:2月5日351宗;2月6日342宗;2月7日614宗;到2月9日单日个案竟新增到1161宗确诊,初步确诊超过800宗。近日超过千宗不明源头的个案肯定在社区产生了上万的隐形染疫者。政府虽围封了几十个屋邨小区、大厦,似乎还未有把这其中的大多数隐形个案找出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染疫者应该是数以万计。有生物医学学者指出,根据农历新年前的数据推算,即使市民的社交活动减少25%,估计第五波疫情仍可能会有大约25万人确诊。

  香港的医治、隔离设施面临着巨大压力,政府决定2月8日起将竹篙湾部分隔离设施改为收治轻症患者,密接者则居家隔离。日前更表明,一旦疫情持续恶化,或会让部分无病征及轻微病征患者居家。然而,香港的居住环境,使这项措施存在很大隐患。

  可以说,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己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关口。如果真的有几十万人染疫,死亡可能上万,严重的后遗症可能伴随许多人的一生。

 重疫笼罩,香港特区政府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危机。但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选择“躺平”,因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市民与14亿中国人骨肉同胞。姑勿论香港在中国历史上作出过什么贡献,也不论特区的管治者曾犯过什么错误,生命至上,是今天至高无上的原则。政府多次表明了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在缺乏全面清零的社区组织建设基础情况下,特首一再强调保障医疗系统不致崩溃,才是对市民人命、健康的负责。防疫就是防疫,不是政治议题,不需要计较意识形态,也没有时间争拗。最近,一些KOL提出香港没有选择了,只能向西方学习躺平,或者判断香港抗疫破防,对政府和特首完全失去信心,尤其对一国两制失去信心。这种观点很害人,风高浪急,大船颠波之时,惟有齐心合力,服从一个号令,才能同舟共济,走出危难。廉价且不责任的责难事实上都是在拉香港下水,让香港堕入深渊,拿港人的性命开玩笑。坚定方向,不迟疑,不失望,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和人心,调动力量共克时艰。   形势危急,特区政府必须紧急行动:

  1、动用紧急法律,宣布香港进入非常状态,立即强制推行打防疫针,健康码,全民检测。

  2、请求中央支援,抽调专业人员带备所需设施,分到香港18个区域,再细分至区议会选区,由政务专员统筹公务员和地区人士封区一到两天完成全民检测。

  3、立即建立政府防疫跟踪中心,配合推行健康码,严密追踪溯源、封锁管理。

  4、拨出足够资源,在中央支持下十天内订造足可容纳未来确诊人员的方仓医院,取代居家隔离防疫,必要时,请求大湾区各市帮忙平衡本港市民医疗需求。

  5、整合爱国社团和互助委员会、大厦立案法团等社会资源和人手,组织分地区的防疫义工队,学习内地经验,建立起常设的动态清零社区组织基础。

  6、这一波疫情,主要因春节人流过大扩散,由于没有全民检测,无法找齐隐形的传播者。而全港手停口停的劳动者大约一百多万,应该考虑按行业每人津贴1-2万元,耗资二百亿,在全民检测后,要求全部居家一个月(社会运作必要者除外),补打针,可使出行人数再减少30%,这样到四月份,染疫人数一定不会升到吓人的二十多万。加上其他措施,有利于把整个防疫扭转到动态清零的轨道上。

  防疫的局面严峻凶险,比2019年的黑暴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是中央果断出手,制定了港区国安法,彻底扭转了局面。今天,香港基本实现了“爱国者治港”,面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疫情袭击,当家人有责任也有能力挺身而出,运用香港本身还有的储备,当使即使,调动全体市民一致行动。这是一场全民的战争,2008年为救助汶川,香港人捐出了二百亿。今天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普通人能不能委屈一下自己,巨富者能不能捐出二千亿,打赢这场战争?相信在中央的支持下,只要全港万众一心,一定能赢得抗疫的胜利,是不是给国家拖后腿,能不能为国家的外循环作出贡献?是对特区政府的各级领导和数百万爱国人士的大考,相信会作出决定行动,不辱历史的重托!

  (作者:吴军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副会长)

吴军捷(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10日电(作者 吴军捷)年关刚过,香港新冠确诊个案剧增:2月5日351宗;2月6日342宗;2月7日614宗;到2月9日单日个案竟新增到1161宗确诊,初步确诊超过800宗。近日超过千宗不明源头的个案肯定在社区产生了上万的隐形染疫者。政府虽围封了几十个屋邨小区、大厦,似乎还未有把这其中的大多数隐形个案找出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染疫者应该是数以万计。有生物医学学者指出,根据农历新年前的数据推算,即使市民的社交活动减少25%,估计第五波疫情仍可能会有大约25万人确诊。

  香港的医治、隔离设施面临着巨大压力,政府决定2月8日起将竹篙湾部分隔离设施改为收治轻症患者,密接者则居家隔离。日前更表明,一旦疫情持续恶化,或会让部分无病征及轻微病征患者居家。然而,香港的居住环境,使这项措施存在很大隐患。

  可以说,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己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关口。如果真的有几十万人染疫,死亡可能上万,严重的后遗症可能伴随许多人的一生。

 重疫笼罩,香港特区政府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危机。但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选择“躺平”,因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市民与14亿中国人骨肉同胞。姑勿论香港在中国历史上作出过什么贡献,也不论特区的管治者曾犯过什么错误,生命至上,是今天至高无上的原则。政府多次表明了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在缺乏全面清零的社区组织建设基础情况下,特首一再强调保障医疗系统不致崩溃,才是对市民人命、健康的负责。防疫就是防疫,不是政治议题,不需要计较意识形态,也没有时间争拗。最近,一些KOL提出香港没有选择了,只能向西方学习躺平,或者判断香港抗疫破防,对政府和特首完全失去信心,尤其对一国两制失去信心。这种观点很害人,风高浪急,大船颠波之时,惟有齐心合力,服从一个号令,才能同舟共济,走出危难。廉价且不责任的责难事实上都是在拉香港下水,让香港堕入深渊,拿港人的性命开玩笑。坚定方向,不迟疑,不失望,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和人心,调动力量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