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助力中亚电网稳定运行

  中评社香港5月24日电/以输电距离远、输送容量大、运行损耗低为特征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中国制造业的“名片”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通过电力装备出口、电力技术输出等,助力中亚电网稳定运行,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多赢局面日渐成熟。

  新华社报导,总部位于西安的中国西电集团是中国输配电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近年来通过建立以乌兹别克斯坦为区域中心并辐射周边国家的业务格局,深耕“一带一路”区域市场成为这家中国企业的坚定选择。

  截至目前,中国西电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项目总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以塔什干电网改造为开端,这家企业又先后获得了锡尔河电网、塔利马章电厂等重大项目改造、建设订单,为提高乌兹别克斯坦电网调度灵活性和运行稳定性,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电需求,提供了“中国方案”。

  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与贸易部部长库德拉托夫说,从近十年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改造来看,中国制造输变电设备占比较高,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高压输变电技术得到乌兹别克斯坦客户认可,未来他们将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实施高压输变电线路和变电站建设投融资、新能源投融资及电网规划等项目。

  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中亚参与的电网项目已达百余个,中亚五国电力系统中均有中国企业制造的装备在运行,涵盖变压器、电抗器、开关设备、互感器、电容器组及避雷器等所有一次设备。

  “授人以渔”是中国企业为中亚国家电网稳定运行提供的另一“中国方案”。回忆起位于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一处油田的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过程,哈萨克斯坦本地工程师努尔记忆犹新。

  “油田位于沙漠腹地,变电站由中国西电设计并提供包括110千伏变压器、10千伏开关柜、电容器等产品在内的全站设备,要按工期完成施工、设备安装、联调等。冬季,油田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我与中国工程师在临时搭建的工棚内探讨解决技术问题。通过这个项目历练,我已经能带领队伍独立处理现场技术问题,我们本地人员安装调试能力、设备运维水平不断提高。”努尔说。

  长期从事世界能源合作研究的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曾加认为,中亚五国具备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天然气资源,与中国在电力合作上具有广泛空间。

  中国西电集团董事长丁小林说,能源出口是中亚各国的经济支柱,中亚国家也一直在寻求增加能源出口渠道,改善能源出口方式,中国又是中亚电力最大的接受国。“无论从增加中亚国家各自国内电网稳定性,还是实现与中国电网互联互通上,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电力互惠互利上,未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