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岁女游击队员的生命足迹

  中评社北京5月15日电/据新华社报导,86年前,吕梁山下一位名为白改华的少女加入了抗日游击队。滚滚硝烟中她长大成人,血雨腥风里她失去至亲。当时代的洪流带着她从晋绥边区来到巴山老区,几十载不变的乡音里藏着她对远方最执着的牵念。青春的花儿虽在岁月风霜中渐渐凋零,明媚鲜艶的色彩却在血液里久久散发温香。

  加入游击队,她是最勇敢的战士

  “秋风凉又凉,谷子黄金黄,今年收成好呀谷满仓。全凭那八路军呀保住了家乡……”今年8月,白改华将满100岁。这首唱了一辈子的歌谣如同一道记忆的传送门,每每唱起,便见烽火连天。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9月,八路军第115师、120师、129师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作为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山西成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

  根据中央关于开辟敌后战场、发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八路军第120师开赴晋西北地区兴县、岚县一带,当地抗日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到1938年1月,第120师已发展到2.5万人,晋西北各县都建立了1000至2000人的抗日自卫军或游击队。

  这一年,兴县固贤乡甄家庄村23岁的高银洞完成了两件人生大事:一是如愿参加了八路军,当上了第120师侦察连的侦察员;二是娶了同村的姑娘白改华。

  这个媳妇虽然年纪小,志气却很大。她性格泼辣、聪明伶俐,不仅识得字,还有一双没有缠过的大脚,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男人能打日本鬼子,我也能!”小女娃从嫁到高家第一天,盘算的就不是柴米油盐,而是怎么上战场。

  在丈夫的引路下,她加入了固贤区妇女抗日救国会,带领姐妹们识字、扫盲,照料伤员。她们还办起了固贤区纺织合作社、支前服装厂,许多个夜晚飞针走线,为前方的战士做军鞋、制军装。她还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兴县第四区(固贤区)游击队。

  想参加游击队的人很多,白改华至今记得那场“考试”。“部队的干部问了我们三个问题,我答得最好。”今天她仍带着几分得意,对此津津乐道。“其中有个问题是‘当兵为啥’,我说的是‘保卫国家’。”

  加入游击队,少女成了真正的战士。

  凭借一双灵巧的大脚和聪明的脑瓜,她很快当上了游击队长。

  她记得1939年4月11日,吕梁山上的杏花开得正艶,她在这一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首尘封岁月,惊心动魄的日子又在血液里激荡。

  1940年,日军对晋西北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让村里群众安全转移,白改华带领游击队想方设法拖住敌人。游击队能用的武器装备少,还要尽量避免正面交锋,她决定在鬼子进村的必经之路上埋下地雷。

  可鬼子很警觉,怎么才能诱敌上钩?白改华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她和游击队员们在一片开阔地上埋下地雷,盖好土后故意在旁边留下脚印,随后便埋伏在一旁。

  不多会儿,来了十几个鬼子,地上的脚印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地雷阵。“轰隆隆”几声惊雷,鬼子被炸得血肉横飞,林间被震落的树叶簌簌地落在她身上。

  随着战事发展,驻扎在吕梁山区的八路军军粮日益紧张,筹集粮草成为游击队新的任务。敌后群众悄悄省下自己不多的口粮送给八路军。白改华则一次次潜入敌占区,从鬼子眼皮子底下筹集抗日军粮。

  在当时的敌占区,日军掌控了村民的粮食。但支持抗日的敌占区村长早就跟八路军约定好,需要粮食的时候就写一张纸条让人带进来,村长再以村民需要粮食为由向日军要粮。

  往脸上抹上一把灰,挎上一只小竹篮,每回进入敌占区,白改华都化妆成走亲戚的农妇,用这样的打扮骗过了多次盘查。

  进到村里,摸到村长家,交出筹粮条。待粮食备好后,她又组织游击队趁着鬼子巡逻换岗把粮食运出村,交给接应的八路军战士。

  并非每次的任务都顺利,有一回她就遇到了危险。

  面对鬼子的大声责问和架在脖子上的冰冷刺刀,白改华没有惊慌。“那次身上没带筹粮条,及时出现的村长赶紧为我解了围。”回忆往事,她紧锁眉头。

  敌人一次次“扫荡”,老家和周围的村子无不经历过“三光”,丈夫在前线冲锋陷阵,白改华则在敌后带领游击队员袭扰日寇的后勤补给线、破坏通信设施、潜入敌占区送情报。

  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出生3个月便夭折了。面对敌人的一次次扫荡,他们来不及悲伤,又各自走上自己的战场。

  1944年冬天,高银洞与两名战友乔装潜入岚县敌占区。日军当天正在一个院子里开会,三人装成百姓去听,高银洞被汉奸认出,只好藏进老乡地窖。

  敌人很快包围院子,向地窖内投掷点燃的柴火,烟雾呛人,逼得三人从地窖中爬出,两名战士拔枪自尽。高银洞来不及拔枪,被敌人摁住了双手。

  被俘后,高银洞受尽酷刑,被活活折磨致死,直到牺牲也没有吐露八路军任何消息。

  这些情况,都是抗战胜利之后白改华才知道的。那些日子里,她每天跑到山坡上朝着丈夫牺牲的方向号啕大哭,哭得精疲力竭才下山。

  “高银洞,兴县甄家庄人,120师司令部侦察连排长,1945年3月13日在岚县贺家南沟侦察敌情时被敌捕杀。”今天的兴县烈士纪念墙上只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记载。

  对于白改华来说,她的青春因为丈夫的离去,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