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海恩答中评:香港动态清零需参考内地经验

香港立法会议员容海恩(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2月8日电(记者 张心怡)近日香港疫情严峻,不但单日录得确诊数字屡创新高,甚至估计社区存在逾300条隐形传播链。香港立法会议员容海恩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要积极做到“动态清零”,港府应参考内地成功例子,并且请求中央支援人手,增加隔离营和检测中心,借以控制香港疫情。

  容海恩认为,第五波疫情爆发原因在于特区政府未能有效追踪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因目前“安心出行”并非实名制,加上手动纪录降低了准确度,导致每当发现确诊者时,根本无法有效追踪同一个场合尚有多少其他市民,若有关问题一直不解决,香港抗疫工作将难以做到滴水不漏。

  容海恩建议,特区政府尽快更新“安心出行”,落实实名制,并加入追踪功能,确保知悉市民在什么时间进入了什么场所,同时借此限制高风险人士进入某些特定场所,全面加快切断社区传播链。她提出,现时“安心出行”漏洞处处,不但未能连系强制检测次数和结果,市民亦不明晰自己是否需强制检测,或是否属于高风险人士等,难以做到追踪效果,可谓相当失败。

  当前香港检测设施和人手严重不足,不少市民大排长龙轮候检测。对此容海恩表示,在得到内地协助前,应多以检测包增加快速检测次数,但必须同时做好检测后的跟进行动,如市民透过快速检测发现自己确诊时,应如何前往竹篙湾隔离等。她提到,如有大量市民自行进行快速检测,或会有成千上万的市民怀疑确诊,连同密切接触者或涉及数万名市民,特区政府必须确保有足够设施和人手处理,否则空有检测亦毫无用处。可惜按现时特区政府安排,市民一日发现确诊,仍需自行乘车前往医院,毫无疑问会增加传播风险,因此特区政府在推行快速检测时,必须同时安排相应的跟进行动,安排专车接送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降低社区传播风险。

  长远而言,容海恩提到,香港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因内地已表明若香港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则不会通关,即无法让香港市民恢复正常生活,香港必须与内地保持一致做法。事实上内地的抗疫工作比香港好,香港必须参考内地的成功例子,包括预防、有效率检测、隔离等各方面的安排。

  容海恩表示,可以理解私隐是一项市民的主要忧虑,但特区政府应设法解决有关问题,而非因此坚持旧思维,否则不但抗疫无效,甚至会将整个医疗体系拖垮。此外,目前部分幼童、长者仍无法注射疫苗,特区政府亦应设法解决,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多呼吁企业安排员工在家工作,多管齐下处理这一波疫情。

  对于特区政府将宣布收紧抗疫措施,容海恩指出已然太迟,昨日确诊人数已逾600宗,社区隐形传播链极多,新措施事隔数日才执行,将无法阻止病毒大规模扩散。

香港立法会议员容海恩(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2月8日电(记者 张心怡)近日香港疫情严峻,不但单日录得确诊数字屡创新高,甚至估计社区存在逾300条隐形传播链。香港立法会议员容海恩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要积极做到“动态清零”,港府应参考内地成功例子,并且请求中央支援人手,增加隔离营和检测中心,借以控制香港疫情。

  容海恩认为,第五波疫情爆发原因在于特区政府未能有效追踪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因目前“安心出行”并非实名制,加上手动纪录降低了准确度,导致每当发现确诊者时,根本无法有效追踪同一个场合尚有多少其他市民,若有关问题一直不解决,香港抗疫工作将难以做到滴水不漏。

  容海恩建议,特区政府尽快更新“安心出行”,落实实名制,并加入追踪功能,确保知悉市民在什么时间进入了什么场所,同时借此限制高风险人士进入某些特定场所,全面加快切断社区传播链。她提出,现时“安心出行”漏洞处处,不但未能连系强制检测次数和结果,市民亦不明晰自己是否需强制检测,或是否属于高风险人士等,难以做到追踪效果,可谓相当失败。

  当前香港检测设施和人手严重不足,不少市民大排长龙轮候检测。对此容海恩表示,在得到内地协助前,应多以检测包增加快速检测次数,但必须同时做好检测后的跟进行动,如市民透过快速检测发现自己确诊时,应如何前往竹篙湾隔离等。她提到,如有大量市民自行进行快速检测,或会有成千上万的市民怀疑确诊,连同密切接触者或涉及数万名市民,特区政府必须确保有足够设施和人手处理,否则空有检测亦毫无用处。可惜按现时特区政府安排,市民一日发现确诊,仍需自行乘车前往医院,毫无疑问会增加传播风险,因此特区政府在推行快速检测时,必须同时安排相应的跟进行动,安排专车接送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降低社区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