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从施政报告建议书看香港社会关切

民建联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民建联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28日电(记者 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将于10月发表《施政报告》,这也是李家超政府发布的首份《施政报告》。9月,除了特区政府开设的多场咨询会外,香港主要政党及立法会议员同盟,都陆续与李家超见面,提交了施政报告建议书。据笔者观察,由于代表不同界别,各政党的关注侧重点和优先秩序必然会有区别,但整体来看,各政党主要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了房屋、人才及抗疫复常议题,可见解决相关议题的迫切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新选制下的首届政府,其第一份施政报告的方向性意义远大于政策的实操内容。香港经过由乱到治进入由治及兴,爱国者治港框架之下,又面对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香港前路如何走,政府是否有“动真格”的勇气和魄力,是否能做到以民众福祉为依归,放下备受诟病的利益保护破难而进?各界都期待从本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中,看到明确的治港新气象。

  香港主要政党基本都在9月正式提交了施政报告建议书。立法会第一大党民建联,9月下旬会见行政长官李家超,向特区政府提交了以“团结拓新局 开放建繁荣”为主题的“2022年施政报告期望”,提出超过130项相关建议。民建联认为,未来一年特区政府施政必须聚焦三大重点范畴,包括推动社会从疫情中复常、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以及提升东盟地区的战略发展地位。民建联指出,未来五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特区政府需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亦应不断巩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深化香港的对外联系,大力吸引人才和资金,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代表香港庞大基层及劳工界的工联会,提交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以《保障权益 乐业安居 青年上流 纾贫减困》为题,提出超过130项建议。工联会表示,期待新一届特区政府为基层劳工解困、为人才拓机遇、为劳工保权益,切实解决⾧期困扰香港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同时对开拓土地、广建住屋、减贫脱贫、安老扶弱、交通畅达(包括修订港铁票价调整机制等)、青年发展等议题表达关注。

经民联核心成员及友好与李家超会面,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经民联图片)

  代表香港商界、在港颇有影响力的经民联,提交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以“迎新格局共谋发展 同开新篇”为主题,提出四大主轴共108项建议,其中重点提出,特区政府应该尽快制订复常通关路线图,挽留企业和人才,加快疫后复苏,恢复商贸;同时聚焦房屋、安居问题,提出要善用郊野公园边陲地加快建屋;并对青年议题;全面增加香港发展动能、推动“再工业化”表达关注。

  另外,由四位立法会议员杨永杰、张欣宇、梁文广及林素蔚组成的“A4联盟”,提交“A4联盟对《施政报告》期望”建议书,共提出121项建议。A4联盟表示,希望政府能秉持“敢于变革 冲破藩篱 实干为民”的精神,积极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从医疗卫生、房屋、社会福利、交通基建等各方面多管齐下,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并积极推动青年政策,实现良政善治。

  笔者认为,对比各政党的建议书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首先,各政党社团提交的建议书都十分详尽,意见内容基本都超过百项,关注点包括宏观的香港国际地位、对外政策(尤其是商贸及人才政策)等,也涵盖许多城市管治细节,包括劳工权益、地铁票价、安老院管理等等。

  第二,住房安居问题、人才政策、青年议题、通关复常议题,是代表不同界别的政党共同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相关工作的迫切性。

  第三,代表不同界别的政党,对施政的关注侧重点和优先秩序有明显不同。这是政府收集全面意见之后,需要从宏观角度做出排序甚至取舍的部分。

  第四,建议书普遍较以往更突出了高度和前瞻性,对中央政策、尤其是对习主席“七一”讲话中提到的内容,有实质的回应。可以看出,在爱国者治港的新选制下,政党作为治港者的组成部分,“治港”角色意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提升。

  特首及政府官员,在施政报告完成之前,会通过不同渠道及方式接触各领域人士。特区政府两个月前开始就《施政报告》展开公众谘询,并宣布将举办约30场谘询会,听取立法会议员、不同界别代表和市民对《施政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出炉的《施政报告》是否能回应社会关切,又如何平衡各领域的利益关系,是本届政府需要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从李家超目前的公开表态来看,施政报告一定会在“房屋问题”、“抢人才”及“提高发展动能”方面有所着墨。

  当然,更重要的是,爱国者治港新制下的第一份施政蓝图,如何显示治港者们的决心,又能给市民描绘一幅怎样的未来画卷,各界拭目以待。

民建联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民建联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28日电(记者 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将于10月发表《施政报告》,这也是李家超政府发布的首份《施政报告》。9月,除了特区政府开设的多场咨询会外,香港主要政党及立法会议员同盟,都陆续与李家超见面,提交了施政报告建议书。据笔者观察,由于代表不同界别,各政党的关注侧重点和优先秩序必然会有区别,但整体来看,各政党主要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了房屋、人才及抗疫复常议题,可见解决相关议题的迫切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新选制下的首届政府,其第一份施政报告的方向性意义远大于政策的实操内容。香港经过由乱到治进入由治及兴,爱国者治港框架之下,又面对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香港前路如何走,政府是否有“动真格”的勇气和魄力,是否能做到以民众福祉为依归,放下备受诟病的利益保护破难而进?各界都期待从本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中,看到明确的治港新气象。

  香港主要政党基本都在9月正式提交了施政报告建议书。立法会第一大党民建联,9月下旬会见行政长官李家超,向特区政府提交了以“团结拓新局 开放建繁荣”为主题的“2022年施政报告期望”,提出超过130项相关建议。民建联认为,未来一年特区政府施政必须聚焦三大重点范畴,包括推动社会从疫情中复常、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以及提升东盟地区的战略发展地位。民建联指出,未来五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特区政府需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亦应不断巩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深化香港的对外联系,大力吸引人才和资金,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代表香港庞大基层及劳工界的工联会,提交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以《保障权益 乐业安居 青年上流 纾贫减困》为题,提出超过130项建议。工联会表示,期待新一届特区政府为基层劳工解困、为人才拓机遇、为劳工保权益,切实解决⾧期困扰香港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同时对开拓土地、广建住屋、减贫脱贫、安老扶弱、交通畅达(包括修订港铁票价调整机制等)、青年发展等议题表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