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皓:志愿军遗骸移交式缩小韩中不同记忆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根据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议休战。1954年8月,在第47届军事停战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战争双方商定了一份关于“关于双方军事人员遗体移送·交接的行政细节谅解”的文件,并于1954年9月至10月在非武装地带相互移交约17,500具遗骸。1981年至1997年历经5次挖掘的43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通过板门店移交。2000年9月,由于朝鲜拒绝接收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根据日内瓦公约的精神,之后挖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被安葬在京畿道坡州的一个单独墓地。
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表示,遗骸移交工作凝聚了两国政府和军队以及各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体现了两国为未来努力奋斗的共同意愿,大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韩国移交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无论主客观,都加强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韩中关系的里程碑。与此同时,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栗战书作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最高级别人士访问韩国,与此次移交仪式一起被理解为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移交仪式是一项有利于不断发展韩中关系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矛盾,但该工作在人道主义层面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纽带。通过遗骸移交等软性问题建立韩中互信,将为韩中关系的未来带来希望。
移交仪式因“萨德”而被忽视,但事实上,它的价值和意义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方向非常重要。移交仪式对过去持枪对峙的和解有历史意义,并且作为韩中关系的成果,是在两国关系困难时期军事交流的最后堡垒。
实际上,韩中军事关系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其他领域相比进展缓慢。尤其是由于制度化程度低,即使已经就建立军事信任的计划达成一致,但其实践不足。韩中两军关系不仅受到朝鲜核武器、美中关系、韩美、美日同盟等的影响,而且由于乌克兰战争和印太战略,韩中军事关系前景更不乐观。
尽管如此,两军之间全面、多维度的战略沟通必须继续两军职能部门的交流应继续加强。两军要恢复救灾、海上救援、打击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国防学术交流等软领域合作。
拓宽两军之间的情感融洽比什么都重要。关于这次移交仪式,两军的回忆是不同的。对于中国来说,牺牲的是自发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对于韩国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参战。然而,这些都是有的父亲、儿子、叔叔、邻居,以及在时代环境中牺牲的普通人。瞭解彼此不幸的过去,承认彼此的回忆可能不同,将进一步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让两国关系更发展久远。
(黄载皓: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学部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根据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议休战。1954年8月,在第47届军事停战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战争双方商定了一份关于“关于双方军事人员遗体移送·交接的行政细节谅解”的文件,并于1954年9月至10月在非武装地带相互移交约17,500具遗骸。1981年至1997年历经5次挖掘的43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通过板门店移交。2000年9月,由于朝鲜拒绝接收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根据日内瓦公约的精神,之后挖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被安葬在京畿道坡州的一个单独墓地。
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表示,遗骸移交工作凝聚了两国政府和军队以及各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体现了两国为未来努力奋斗的共同意愿,大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韩国移交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无论主客观,都加强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韩中关系的里程碑。与此同时,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栗战书作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最高级别人士访问韩国,与此次移交仪式一起被理解为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移交仪式是一项有利于不断发展韩中关系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矛盾,但该工作在人道主义层面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纽带。通过遗骸移交等软性问题建立韩中互信,将为韩中关系的未来带来希望。
移交仪式因“萨德”而被忽视,但事实上,它的价值和意义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方向非常重要。移交仪式对过去持枪对峙的和解有历史意义,并且作为韩中关系的成果,是在两国关系困难时期军事交流的最后堡垒。